汉语歇后语

作品数:85被引量:116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蒋向勇席晓青马利军陈蕾赵秀琴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古今语典看汉语歇后语经典特征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94-101,共8页曹运波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西交流背景下汉语词汇学的构建与理论创新研究”(21&ZD310)。
以第一部汉语歇后语辞典《义山杂纂》为起点,加以续仿之作,而后与《现代汉语歇后语规范词典》构成古今比对语料,以此考察汉语歇后语在发展与演变中表现的经典特征。研究发现:汉语歇后语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价值导向,内容多源于现实...
关键词:《义山杂纂》 歇后语 语义 结构 流变 
翻译美学视阈下汉语歇后语英译研究
《今古文创》2024年第46期121-124,共4页李珩 
歇后语作为汉语的一种独特语言现象,以其独有的幽默感、智慧性和隐晦性,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歇后语英译不仅仅是文字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所以在传递歇后语所蕴含的汉语文化时,确保原有信息的审美效果得以完整呈现至关重要...
关键词:歇后语 翻译美学 审美效果 
顺应论视角下汉语歇后语英译策略研究
《今古文创》2023年第37期100-102,共3页尤韩 
歇后语是一种广为流传的民间用语,这里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具有诙谐幽默、生动形象等,是中国文化独特的表现方式,在英语中几乎没有相应的表述。作为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系统,体现着两种不同文化,所以很难而且不能对中文歇后语进行...
关键词:汉语歇后语 翻译策略 顺应论 直译 意译 
汉语歇后语哈译法探究
《边疆中华文史研究》2023年第1期90-99,共10页托合塔白克 武金峰 
歇后语是汉语习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作为一种群众语言,它和人民的生活密切相连,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学习歇后语,不但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可以增加语言的感染力,使语言更生动形象、谈谐幽默,从而展现讲话者的魅力。虽然哈萨克语中没有...
关键词:汉语歇后语 哈萨克语 翻译方法 
探究汉语歇后语的维吾尔语翻译
《视界观》2021年第6期0086-0087,共2页米娜瓦尔·亚森 
汉语歇后语是中华语言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体现着独特的文化内涵。由于汉维文化存在差异,导致在对汉语歇后语进行维吾尔语翻译时常出现词汇空缺、词义差异等问题,给翻译带来问题,制约汉维文化交流。本文立足于汉语歇后语的维吾尔语翻译中...
关键词:汉语 歇后语 维吾尔语 翻译 
从对比语言学角度看汉英歇后语被引量:2
《海外英语》2020年第15期249-251,共3页徐雅南 曾贤模 
汉语歇后语一直是汉语中一种的特殊语言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在英语中也存在与汉语歇后语相类似的语言形式,但是,由于汉语和英语所根植的文化具有极大的差异,汉英歇后语也同样有极大不同。该文将从汉英歇后语的来源、类型、修辞手法...
关键词:对比语言学 汉语歇后语 英语歇后语 
图形背景理论视域下汉语歇后语的研究
《幸福生活指南》2019年第12期0255-0256,共2页董书敏 张炼 
歇后语属于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图形-背景理论则为歇后语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认知理据。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基于图形背景理论的理论对歇后语进行研究,主要通过分析谐音歇后语、多义歇后语来揭示使用图形背景理论对歇后语的形成和理...
关键词:歇后语 图形背景理论 认知 
粤语歇后语语义性质及其内部关系研究——兼与汉语歇后语数据对比被引量:6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121-128,共8页马利军 梁俊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ZDB155);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18YJCZH126);广州中医药大学青年英才项目(QNYC20170203)研究成果之一
文章选取358个粤语喻意型歇后语,请大学生评定语料的各项语义性质,探讨语义性质及其之间互相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粤语喻意型歇后语的预测度、熟悉度、可理解度、可表象度、前后语节语义一致度和趣味度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习得...
关键词:粤语 歇后语 喻意型 语义性质 熟悉度 
浅谈隐喻与汉语歇后语被引量:1
《双语学习》2018年第8期40-40,42,共2页童僮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隐喻作为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手段,实质上是一种潜在的思维表达方式。歇后语,是一种有着特殊结构和语言表达的词汇类型。汉语歇后语运用比喻、谐音、双关等修辞手法,很巧妙地表达了隐喻义,本文主要以汉语歇...
关键词:隐喻 汉语 歇后语 
基底侧面理论视阈下汉语歇后语语义解构
《文化学刊》2018年第6期137-139,共3页赵妍 
汉语歇后语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缩影,据突显原则中基底侧面理论,本文将汉语歇后语划分为独立成义类和事象借义类,并得出歇后语的多维性、后实性和平行性的语义特征。
关键词:汉语歇后语 基底侧面理论 语义解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