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义》

作品数:43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璇单东升刘颖徐亚梅胡山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江汉大学日照第一中学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教育科学论坛》《编辑之友》《中学语文教学》《学生之友(小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为世界开一朵花
《少年博览(小学中高年级)》2023年第11期42-42,共1页黄博雅 
作家林清玄在《生命的意义》中说:我们增长自己的智慧,是为了自己开一朵花;我们奉献自己的心,是为世界开一朵花。这句话,一直指引着我前行。作为一名小学生,闲暇时,我常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一次偶然的机会,妈妈发现了志愿者平台。...
关键词:林清玄 志愿服务活动 一朵花 学生志愿者 小学生 《生命的意义》 一名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设计——以《生命的意义》为例被引量:4
《科技资讯》2019年第29期160-160,162,共2页张璇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生命意义价值与人生态度的引导和提升有积极作用。如着何有效地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文章驾驭文献资料法、实地参与式观察法、逻辑分析法,提出体验式教学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体验式教学 生命教育 
创设良好教学氛围 呼唤学生情感
《祖国(建设版)》2014年第6期259-259,共1页梁慧丽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初中语文教学面对的是已有一定情感体念的十三、四岁学生,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充分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实施情感教学,应善于创设教...
关键词:学生情感 教学氛围 创设教学情境 《生命的意义》 初中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 艺术效果 被动学习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山东教育》2013年第11期49-49,共1页王莉 
大量阅读,感染熏陶。课外阅读不仅能丰富充实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更有利于汲取民族精华,陶冶情操,培养高尚品德,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指导学生读《水浒传》,感受梁山好汉疾恶...
关键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生命的意义》 学习内容 课外阅读 《水浒传》 
浅谈主题班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被引量:1
《祖国(教育版)》2013年第3期359-359,共1页王贵石 
我是个语文教师并兼任班主任,如何把语文教好、交活。并且有机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是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要注意的方面很多,但我认为开好主题班会,是值得注意的一种方法。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主题班会 思想品德教育 学生选择 《生命的意义》 学生身心健康 教育教学活动 教育工作 
生命的意义
《老年世界》2012年第20期29-29,共1页艾海柱 
非常喜欢水木年华的一首歌,歌名叫《生命的意义》,这首歌把一个非常严肃而重大的生命课题演绎得如此轻盈而欢畅。其中,蕴含着歌手对生命思索的深厚积淀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领悟。
关键词:《生命的意义》 水木年华 演绎 领悟 
阅读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2012年第10期37-37,共1页程茂丰 
学生的阅读有两种,课内与课外。 课内的阅读,诸如课内的朗读、默读、自读等多种阅读方式,课堂阅读训练之时,教师巧点善引使学生通过朗读进入作者创设的情感世界。如读《周总理,你在哪里》《“友邦惊诧”论》使人心情沉重、悲愤难...
关键词:阅读教学 能力的培养 《“友邦惊诧”论》 《生命的意义》 《故宫博物院》 自学 《桂林山水》 幸福生活 
初中生的阅读能力训练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2年第10期35-35,共1页周定疆 
常言道: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课。既然阅读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这么重要。那么,怎样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地"要我读"到主动地"我要读"1、结合课文教学,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扩张...
关键词:阅读能力训练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初中生 《生命的意义》 奥斯特洛夫斯基 《狂人日记》 《阿Q正传》 课外阅读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生命的意义》、《谈生命》和《敬畏生命》之比较
《文教资料》2012年第28期41-42,共2页陈惠萍 
不同时代,不同层次的人,对生命的认识都大不相同。个人的悟性和修养不同,当然对生活的认识就不同,从而人生观、价值观就完全不同。从实体中来看,就是对人做事的方式和理性认识不一样。在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第九版《大学语文》第...
关键词:生命 敬畏 意义 
要书声琅琅,更要理解感悟——以《生命的意义》教学为例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2012年第7期7-8,共2页燕小祥 
实在听厌了这样的语文课——由作者到背景的详析,从篇章到句段的“切割”,先语法后修辞的“肢解”。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中心,痛快淋漓地展示着庖丁的绝活,刚才还是气韵生动的文本,经他几番游刃运斤,便“谍然已解,如土委地”。学生...
关键词:《生命的意义》 理解感悟 教学 气韵生动 中心思想 段落大意 语文课 句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