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汉译

作品数:52被引量:134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傅敬民任东升刘念业颜方明程小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克拉玛依学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池州学院学报》《宗教学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目的论视角下《圣经》“和合本”和“冯象译本”对比研究
《现代语言学》2024年第11期64-74,共11页王斐迤 
《圣经》原文用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但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繁荣,它也被世界各地的译者译成各种版本。《圣经》的汉译是世界《圣经》翻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我国有无数的历史学家、宗教学家、翻译家为这部经典的翻译...
关键词:《圣经》汉译 和合本 冯象译本 目的论 译本对比 
民国时期华人基督徒与《圣经》汉译
《国际汉学》2023年第4期107-114,158,共9页张乐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青年教师发展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在近代《圣经》汉译的历史过程中,华人译者经历了由传教士助手到独立译经者的身份转型。与基督宗教史上不同宗派各自独立译经的传统相同,民国时期的中国也存在着新教和天主教两条汉语译经脉络:前者以王元德、朱宝惠、郑寿麟和吕振中为代...
关键词:华人基督徒 《圣经》汉译 新教 天主教 传教士 
赵晓阳:《域外资源与晚清语言运动:以〈圣经〉中译本为中心》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2019年第4期805-807,共3页李强 
《域外资源与晚清语言运动:以〈圣经〉中译本为中心》脱胎于著者的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原题名为《异质语言文化的相遇和融会:〈圣经〉中译本研究》。由该书绪论可知,此著作的研究主旨和方法论可总结为:“从历史学考辨和语言学分类入手...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 《圣经》汉译 汉语语法 汉语词语 少数民族文字 异质语言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博士学位论文 
“一本密封的书”——19世纪后期委办译本传播与使用状况考析被引量:3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74-81,172,共9页刘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学视野中中国近现代时期汉语发展的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6ZDA185)的子项目"传教士的汉语语言实践与汉语;汉文的现代发展"
在19世纪《圣经》汉译史上,委办译本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麦都思与王韬所追求的"优雅端正的文言",为该译本带来了高度声望;然而,另一方面,过于艰深的文言也使得委办译本无法在中下层民众中有效传播,甚至被不少传教士称为"一本密封的书"。...
关键词:《圣经》汉译 委办译本 晚清 文言 
我国明末清初时期《圣经》汉译中的变译现象研究被引量:6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1-6,共6页傅敬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翻译规范的中国应用翻译批评及标准体系研究"(17BYY046)
本文以我国明末清初时期《圣经》汉译中的变译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梳理和症候阅读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历史和实证进行个案研究,分析探讨这一时期的变译实践,旨在回答以下3个问题:1)为什么要采取变译?2)采取了哪些变译形式?3)基于什么...
关键词:变译 明末清初 《圣经》汉译 
《天路历程》宾为霖中译本与《圣经》汉译的互文性研究——以“God”圣名翻译的演变为例被引量:2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127-133,共7页刘现合 刘耘华 
《天路历程》乃约翰·班扬代表作。宾为霖对《天路历程》中"God"圣名的翻译,一方面与当时在华传教士对《圣经》中"God"的汉译异曲同工,另一方面又据特定语境灵活处理。它既呼应了当时的《圣经》汉译,又适应了中国的信仰国情,更便于对中...
关键词:约翰·班扬 天路历程 宾为霖 上帝/神 翻译互文性 
目的论视阈下《圣经》汉译的对比研究
《池州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101-104,共4页唐侃 
基于目的论视阈下分析《圣经》三个译本翻译的差异,不同历史环境下不同的翻译目的是造成三个译本翻译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探讨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辩证关系,对研究翻译目的论原理与《圣经》汉译都有着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翻译目的 《圣经》 翻译方法 
新教传教士《圣经》汉译讨论的处境化启示被引量:1
《基督教文化学刊》2016年第2期139-161,共23页程小娟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圣经》汉译研究”(2012CZX009);河南省高校创新团队“经典阐释与文学文化比较”(2015-CXTD-02)的阶段性成果~~
<正>从新教传教士的《圣经》汉译讨论可以看到传教士的一个基本共识——《圣经》翻译必须处境化,就连对中国语言文化持激烈批判态度的传教士也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正如林治平先生指出的,'译经时首先考虑的便是关连化本色化的问题','事...
《圣经》汉译译本群语文风格流变缘由考
《宗教经典汉译研究》2016年第1期75-82,共8页苏蕊 胡宗锋 
西北大学教师发展与教学团队建设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X12060);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专项科研项目成果(项目编号:11JK0416)
《圣经》在汉语语境中有一语多译的传统。译本群的语文风格从深文理、浅文理、官话到现代汉语的更迭,客观上是语言与社会现状的流动,但更是译者将多种因素,尤其是读者预设纳入翻译视野的结果。这一结果促成了《圣经》宗教价值的淡化...
关键词:语文风格 读者期待 文本目的 
基督教中国本土化《圣经》汉译策略研究
《海外英语》2016年第15期109-110,115,共3页胡亚伟 
宗教经典翻译是外来宗教在融入目标文化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基督教在中国本土化的成功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恰当的《圣经》翻译策略也是基督教在中国成功传播的一个不可忽视因素。从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初,...
关键词:基督教 圣经 汉译策略 中国本土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