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序言》

作品数:43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侠马玉平杨勇许龙祥张成恩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市邗江区教研室华东师范大学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人民教育出版社更多>>
相关期刊:《阅读与鉴赏(下旬)》《教育革新》《语文教学之友》《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语言理解与建构的文本细读“三部曲”——以《〈宽容〉序言》教学为例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18年第1期14-17,共4页朱明坤 
“理解”的实质即以符号为媒介由“能指”回到“所指”的内化过程。而语言建构以陈述性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依赖程序性知识主动、积极地建构意义为过程。为此,语文教育应着力于语言的理解与意义的开掘,让学生从品读语言中发现意义,以...
关键词:《(宽容)序言》 语言理解 “三部曲” 文本细读 教学 建构意义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宽容〉序言》的三种美
《甘肃教育》2016年第17期76-76,共1页彭雪涛 
《(宽容)序言》的作者以散文诗般的笔触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无数事实典型化,形象地概括了人类进步的旅程中,新旧思想的激烈交锋,并迂曲地表达出渴盼思想自由,以“宽容”的精神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祈愿。而重新解读《〈宽容)序言...
关键词:构思 语言 旨意  
《〈宽容〉序言》课例赏鉴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6年第7期114-118,共5页高翀骅 杨勇 
本课在全面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以“寓言”的特点作为切入点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环境和人物形象的特质,进而以小见大,联系历史来感受用寓言的形式阐述哲理的效果。推敲语言,从细节的“反常”中探究作者的匠心独运,理解“宽容...
关键词:寓言 序言 宽容 语言细节 
《〈宽容〉序言》的不宽容解读
《语文天地》2014年第11期19-21,共3页马志伦 
美国作家房龙的《(宽容)序言》不同于一般的序言,一般的序言大多是介绍、推荐某一著作,概括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目的和写作过程,有时也会交代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读者理解著作。《(宽容)序言》则像一篇寓言故事,有隐喻,有...
关键词:《(宽容)序言》 解读 不宽容 学生阅读 寓言故事 美国作家 写作过程 写作目的 
《〈宽容〉序言》课例赏鉴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1年第7期42-45,共4页刘侠 程元 
【课例实录】 师:今天我们共同研读的是荷裔美国作家房龙的一篇具有寓言特征的序言——《〈宽容〉序言》。同学们都作了很认真的预习,并写下了对文中四处"幸福"含义的理解。
关键词:《〈宽容〉序言》 课例 寓言特征 美国作家 房龙 研读 预习 同学 
《 宽容 序言》教学实录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1年第4期88-91,共4页张鸿文 
一、教学设想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房龙先生的《〈宽容〉序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伟大的悲剧英雄——先驱者的形象。这是一篇序言,但和本单元其他的序言的写法不同,而是将人类历史上无数的事实以典...
关键词:《〈宽容〉序言》 教学实录 悲剧英雄 教学设想 人类历史 形象化 先驱者 典型化 
透过现象看本质 多角多面识寓意——如何理解寓言故事类文章的主旨
《阅读与鉴赏(下旬)》2010年第12期64-64,共1页余忠强 
《宽容》这本书叙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提倡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应该宽容。课文是这本书的序言。何谓宽容?在《〈宽容〉序言》中,作者房龙并没有直接回答.却独出心裁地虚构了一个寓言故事.形象地阐述了他对宽容的理解.生动有趣...
关键词:寓言故事 《〈宽容〉序言》 文章 《宽容》 寓意 本质 思想发展 思想自由 
现代叙事理论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尝试——《〈宽容〉序言》的解读、备课过程及教学设计
《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第8X期90-91,共2页陈浙豫 
本文主要借用了现代叙事理论中的事件、人物、叙述频率等概念来解读《〈宽容〉序言》这篇文章,认为《〈宽容〉序言》一文中的故事有别于传统的叙事作品,并运用"视角"(或聚焦)理论来进行备课,通过课堂实践,对本文进行了再创造。
关键词:房龙《〈宽容〉序言》 事件 人物 叙述频率 视角 
撑起心灵的一片蓝天——《〈宽容〉序言》教学创新设计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09年第18期66-67,共2页涂萍 
本着"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针对《〈宽容〉序言》寓言的特点,设计了编排话剧、分析人物、寻找凶手、草拟碑文、畅叙宽容等突出学生主体的教学环节。
关键词:教学设计 编排 分析 
过去·现在·将来:构建事物流逝过程的过程意识——《〈宽容〉序言》解读
《语文教学研究》2009年第10期11-16,共6页徐江 惠延 
一、课文解读要读学生不懂的道理 语文教学低效乃至无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讲解学生能自悟的东西。把不是问题的问题当作问题来“探究”,而文本中是问题的问题却不能做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宽容〉序言》 课文解读 过程意识 物流 教师讲解 语文教学 学生 自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