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作品数:26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贺小燕杨士军刘恭祥陈洪良王君武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常州外国语学校更多>>
相关期刊:《中小学电教(综合)》《飞(素质教育)》《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学政史地(高中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高中地理教材重难点处理的教学设计探究
《飞(素质教育)》2013年第10期62-63,共2页张延柯 
一、形势与学情分析在教育教学改革日益深化的宏观背景下,当人们因收入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把希冀的目光再度投向教育,注视学校的微妙时刻。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怎样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就威当今学校和教师工作的主旋律!...
关键词:《高中地理》 地理教材 教学设计 点处理 教育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 属性分类 新课程改革 
对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选取与应用的认识——以中图版《高中地理》为例被引量:3
《地理教学》2013年第4期35-38,共4页杨士军 盛华 贺小燕 
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时兴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从事物的现象追溯到本质,追求的是对知识本质的充分理解和应用。案例教学有着真实、生动、精炼等特色。通过对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中案例的分析,归纳得出地理案例的选取程...
关键词:案例教学 案例选编 案例应用 
及时交给学生钥匙 帮助学生顺利解疑——浅谈《高中地理》必修I(湘教版)“洋流”部分的补充教学
《课外阅读(中下)》2012年第23期273-274,共2页汪龙彬 
什么是寒流?什么是暖流?它们对海水水温及近海面大气的温度的水平分布有何影响?这是现行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I(湘教版)“洋流”部分所没有提及的内容。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学生们常常不能回答有关问题,同时这部分知识又是...
关键词:教学过程 高中地理 湘教版 学生 洋流 钥匙 教学效果 新教材 
例谈《高中地理》必修三专题教学内容的整合
《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2年第11期-,共1页陈耀雄 
高中<地理>必修三是必修一、必修二与区域地理等知识体系的整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其教学要求的主要核心内容是区域可持续发展.从地理案例教学要求看,一方面要力求联系已学过的自然地理(必修一)和人文地理(必修二)系统知识体系,构建...
《高中地理》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
《考试周刊》2012年第81期110-110,共1页杨旭昌 
地理教学中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就是将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用于课堂教学,并与地理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相融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特别是在制作教学软件.要寻求一套符合课堂教学实...
关键词:《高中地理》 计算机辅助教学 软件设计与制作 
《高中地理》必修三专题教学内容整合探讨——以“流域综合开发”专题为例被引量:1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年第8期34-35,共2页沈慈勇 刘恭祥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内容是必修一、必修二与区域地理等知识体系的有机整合。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来看,其教学要求的主要核心内容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明确提出: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区域...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内容 有机整合 流域综合开发 专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 知识体系 课程标准 
谈高考中国地理部分的复习
《地理教学》2008年第8期18-21,共4页王洪生 
从内容来看:“中国地理”包括《初中地理》中有关“中国地理”的内容和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中有关“中国国土整治”的内容,内容多而广。《初中地理》中的“中国地理”主要包括中国的疆域、政区、人口和民族,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资...
关键词:中国地理 复习 《高中地理》 高考 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效率 国土整治 自然环境 
《高中地理》“全球性大气环流”一节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07年第10S期36-37,共2页王君武 
“全球性大气环流”一节,是高中地理内容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全面地理解本节内容,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三步曲”的教学方法,效果较好,写出来仅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敬请同仁批评指正。
关键词:地理教学 大气环流 方法 
欢迎订阅《高中政治》《高中地理》《高中历史》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7年第10期40-40,共1页
巧用诗歌谚语 增添课堂魅力
《地理教学》2007年第7期42-42,共1页梁运斌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土壤”一课,按其内容来说相对枯燥,容易使学生学起来觉得乏味。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讲到这一课时就穿插了适用的诗歌谚语。
关键词:谚语 诗歌 巧用 课堂 《高中地理》 学习兴趣 学生 课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