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论

作品数:991被引量:4327H指数:3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黄忠廉张柏然赵巍蓝红军王宏印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外语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佛经译论之“本”的概念、发展脉络与现代诠释被引量:2
《外语研究》2021年第6期60-65,112,共7页梁娜 陈大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质量评价与接受效果研究”(编号:19BYY135)的阶段性成果。
在佛经译论中,“本”是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范畴,内涵丰富,意义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确立“本”的内涵是理解把握佛经译论的“案本”思想的一个必要前提。论文从佛经翻译之“本”的概念入手,梳理“本”的发展脉络,运用今天的眼光发展道...
关键词:佛经译论  案本 失本 现代诠释 
宁波大学浙江翻译研究院简介
《外语研究》2019年第6期F0004-F0004,共1页
宁波大学浙江翻译研究院成立于2015年,以中西译论对比研究、典籍翻译、外宣文本翻译、口译教学与实践、中外文学文化关系等为主要研究方向。屠国元教授任研究院院长,辛红娟教授、贺爱军教授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院现有教授18名,其中享...
关键词:外宣文本 中西译论 典籍翻译 中外文学 屠国元 特殊津贴 对比研究 宁波大学 
翻译之喻的历史化:钱锺书的“人化”译文观被引量:6
《外语研究》2019年第3期79-83,90,共6页于德英 
2013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基于哲学思维方式的中西译论比较研究”(编号:13BWXJ03);2009年度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中西哲学思维方式及其译论形态比较研究”(编号:J09WC05)的阶段性成果
钱锺书所称引的“投胎转世”、“灵魂转生”的翻译之喻是其翻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翻译之喻置于钱锺书诗学思想、中国“人化”文评和译论传统的历史化语境,可以发现钱锺书的译文观具有浓厚的“人化”色彩,即将译文视为相对独立...
关键词:翻译之喻 历史化 钱锺书 “人化”译文观 译论 化境 
我国传统译论中的现代元素——以直译意译研究为例被引量:6
《外语研究》2017年第2期84-88,共5页程永生 
我国传统译论中有许多现代译论元素,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建构,因而在西方现代译论面前显得有些分量不足,直译意译研究就是典型的例子。参与讨论直译意译的人很多,而梁启超、艾伟、瞿秋白和鲁迅的研究颇具代表性。他们的讨论涉及译文的...
关键词:传统译论 直译与意译 现代元素 重新解读 改写 
中国译论建设新图景——《译学研究叩问录——对当下译论研究的新观察与新思考》评介
《外语研究》2017年第2期109-111,共3页汪璧辉 
张柏然,辛红娟.《译学研究叩问录——对当下译论研究的新观察与新思考》.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
关键词:中国译论 译学研究 叩问 南京大学出版社 评介 
佛经汉译译论体系主体结构的完善被引量:1
《外语研究》2012年第3期61-66,112,共6页傅惠生 
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佛经汉译的译论体系"(批准号:12ZS045)
赞宁《宋高僧传》卷三中的翻译理论总结,应该被看作彦琮对隋代及之前翻译理论的总结和玄奘开启唐代翻译盛世理论主张之后,对自义净以降的唐宋佛经翻译高峰期比较全面的理论总结,因此是整个佛经汉译译论体系主体结构有机组成的后一部分...
关键词:赞宁 唐宋佛经汉译 佛经译论体系 翻译语言折中论 译场 译者风格 
哲学和译论的相互“照亮”及其“色彩”的彼此融合被引量:2
《外语研究》2011年第1期89-93,共5页朱桂成 
江苏省教育厅201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编号2010SJD740012)"从伯克利的课程设置看文学;翻译研究的现代走向"的系列论文之一
长期以来,在讨论翻译理论与哲学的关系时,译论界一直坚守着一个看似顺理成章然而却对现代译论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甚至误导的观点,即:译论必须依附哲学,所以我们必须用哲学的思想来阐发译论。事实上,现代译论与现代哲学之间不是依附与被依...
关键词:译论 现代哲学 误区 互相“照亮” “色彩”融合 
中国传统译论融合统一的两种境界被引量:9
《外语研究》2009年第2期67-71,共5页陈大亮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学翻译的审美境界"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TJYW08-2-037
中国传统译论深受儒、道、释境界哲学的影响,形成了翻译的道德和审美两种境界,前者追求的是翻译的"信",后者推崇的是翻译的"美",两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在人生境界那里得到融合和统一,体现了"信"与"美"和而不同的翻译传统。
关键词:境界哲学 道德境界 审美境界   
翻译研究的立体透视——试评《翻译论》
《外语研究》2005年第5期79-79,共1页刘华文 
关键词:翻译研究 《翻译论》 许钧 书评 翻译主体 理论结构 架构方式 
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模式与方法被引量:10
《外语研究》2005年第3期52-56,共5页莫娜.贝克尔 李尚杰 
本刊今年第1期发表了刘世生教授的“语言与文学的接面关系研究”一文,涉及文体学研究在语言学和文学之间的桥梁作用。其实,翻译学和语言学的关系或许更为密切,更为天然,其间的“接面”更多,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20世纪当代翻译研究...
关键词:翻译研究 语言学模式 中国传统文论 文体学研究 多学科视野 语言学研究 关系研究 桥梁作用 20世纪 传统译论 美学理论 语言学派 文化批评 无所适从 翻译学 新天地 跨学科 文章 贝克尔 理论家 编译稿 文学 教授 当代 解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