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有林

作品数:32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商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语文学科新学制教育工作者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江苏教育》《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语文建设》《上海教育科研》更多>>
所获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读书要克期:实践与学理
《阅读与成才》2023年第1期22-24,共3页方有林 
100多年前,一位名叫章衣萍的年轻人向乡贤胡适请教如何读书。胡适回答说,读书“应该克期”。他的意思就是“一本书,拿到手里定若干期限读完,就该准期读完”。简而言之,就是“读书要克期”。“克期”这个词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还比...
关键词:读书 胡适 :实践 年轻人 
共产党人这样读书被引量:1
《新阅读》2021年第3期33-35,共3页方有林 
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笔者梳理共产党人读书的案例,一方面,重读中共党史,深化“四史”的专题学习;另一方面,彰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希望对全民阅读推广提供镜鉴。徐特立:“我的读书方法总是以‘定量’‘有恒’为主”...
关键词:读书方法 全民阅读推广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专题学习 《说文解字》 中共党史 徐特立 副部长 
科学养成“克期读”习惯
《江苏教育》2020年第75期1-1,共1页方有林 
所谓“克期读”,指在约定或限定期限内完成一定强度的阅读量。“克”通“刻”,“克期”亦作“刻期”。这种读书的科学方法,在我国北宋的典籍中已有详细记载,不少名人袭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案例不绝如缕。“克期读”作为有严格期限的高效...
关键词:小学毕业生 大胆创新 阅读量 校园阅读 国际大都市 优秀传统文化 课外读物 《各州共同核心标准》 
“克期阅读”的前世今生
《新阅读》2020年第4期52-55,共4页方有林 
笔者在校园阅读推广中倡导“一周一书”(“克期阅读”校园阅读推广实践),并于2017年3月起在上海商学院文法学院2016级以来的历届学生中实施。四年来,在注重“一周一书”校园阅读实践(“行”)的同时,笔者还试图对“一周一书”进行理论阐...
关键词:校园阅读 四年 文法学院 上海商学院 学理意义 前世今生 历史演进 理论阐释 
亲近大师 倾心《论典》
《现代教学》2017年第23期78-79,共2页李杏保 方有林 
《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以下简称《论集》)自1991年出版以来,迄今已有二十余年。《论集》从问世时的1500册印数,面对现今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研究工作者的发展需求,已是“杯水车薪”。
关键词:大师 亲近 语文教育研究 《论集》 中国语文 二十世纪 发展需求 语文教师 
王国维:打开“教育世界”之窗
《上海教育》2015年第28期70-71,共2页方有林 
几千年来,中国诞生了不少伟大的教育家和丰富的教育遗产。但是,久久没有形成独立的教育学科体系。清政府酝酿和颁行新学制之际,纷纷投身新学行列的教师们,面临着缺乏先进教育理论浸润的窘境。一位来自浙江海宁,在上海这个开放城市生活...
关键词:教育世界 王国维 教育学科体系 教育理论 文质彬彬 城市生活 新学制 教育家 
张百熙:新学制国文独立设科的奠基人
《上海教育》2015年第7期80-81,共2页李杏保 方有林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具有自己民族语言文字的古老文明大国之一,从而,也就有着以自己民族语言文字作为经典载体,延绵数千年悠久的优秀文化教育传统。然而,我国古代教育毕竟没有专门设立"语文"这门学科,也谈不上形成了什么科学的语文教育...
关键词:张百熙 民族语言文字 著名思想家 古代教育 教育传统 京师大学堂 教育体系 管学大臣 兴学育才 学务纲要 
挖掘上海商业史 传承海派商业文化——“百年上海——上海商业史料·实物展”侧记
《商业企业》2015年第1期17-18,共2页方有林 
2014年12月,“百年上海——上海商业史料·实物展”在上海商学院奉浦校区展出,校内外人士观展十分踊跃。观众在惊叹上海开埠后一百年来的商业实物之余,还领略了上海商学院在海派商业历史和文化研究方面的部分成果。
关键词:上海商业 商业史 商业文化 史料 海派 挖掘 侧记 传承 
文言文教材百年掠影
《上海教育》2014年第28期62-64,共3页李杏保 方有林 
我国先民言语作品的流传,甚为困难。所谓"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言语唯籍文字,才能超越时空,与世长存。文字承载的文化形态,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其积极作用却反而是促进了表达的精练、精湛和精致。自先秦以来的经典文字作品,浩如...
关键词:文言文 生产力发展水平 文字作品 教材 文化形态 文化精神 写作过程 白话文 
文言文教材的“评”“注”亮点——回眸印行37版的《评注古文读本》
《上海教育》2014年第28期65-66,共2页方有林 
一部文言文教材在20年间印行37版,今天听来简直是奇迹。创造这一奇迹的著作者是民国时期江苏泰县的林景亮,一位并未享有盛名的小人物。推出这一奇迹的则是声名大振的中华书局。校阅者是清末民初的著名编辑沈颐,是我国率先撰写小学国文...
关键词:文言文 教材 读本 古文 评注 国文教学 民国时期 中华书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