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放成

作品数:13被引量:9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邵阳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听力理解思维特征思维素质语境心理语境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外语教学》《英语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听力理解的思维方式与英语听力教学被引量:22
《中国外语》2005年第1期61-64,共4页朱放成 
本文从认知技能学习的角度,探讨了听力理解的思维方式及其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根据听力思维方式形成的规律,阐述了听力认知技能学习的过程、活动及策略。强调"有效输入"、"思维训练"与"语感操练"在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同等重要。
关键词:听力理解 思维方式 认知技能 有效输入 
听力理解的思维特征与教学被引量:6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第3期105-107,共3页朱放成 
听力理解作为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思维过程或心智活动 ,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归纳起来为 :时效性 ;过滤性 ;共振性 ;推测性 ;修正性。了解听力理解的思维特征 ,并在听力教学中进行相关的思维训练 。
关键词:听力理解 思维特征 心智活动 思维训练 
语义学与英语听力学习被引量:1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83-86,共4页朱放成 
英语听力学习的难点之一是“语音”与“语义”的有效统一。了解现代语义学的相关理论 ,有助于听力理解思维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语义学 听力理解 思维素质 
语境耦合的相干态模型被引量:1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151-154,共4页朱放成 
在语用学研究中,人们普遍地把语境看作是一种"共有知识统一体",通常用"关联"来刻划语境的作用方式,但很少对语境产生关联作用时的内在耦合机制进行揭示。因此有必要参照系统科学的相关知识,对语境耦合的作用方式及其动态的结构形态进行...
关键词:语用学 语境要素 内在耦合机制 结构形态 相干态模型 语境耦合 
听力思维的时效性与听力策略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122-123,共2页朱放成 
听力思维的时效性是衡量外语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教学中强调听力思维的时效性 ,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效率意识、策略意识和主动思维意识 ,促进听力理解中的学习策略培训。
关键词:听力思维 时效性 听力策略 外语学习 效率意识 策略意识 主动思维意识 
语境的分层研究与话语理解被引量:15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第1期60-62,F003,共4页朱放成 
在话语的理解方面,语境识别是课堂教学中容易忽视的问题。本文从语境框架中的逻辑层、心理层和背景层三个平面来探讨话语的语境意义及其动态特征。通过语境化参照框架的建立,以促进学习者话语理解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话语理解 逻辑语境 心理语境 背景语境 参照框架 
听力思维的时效性与听力策略被引量:1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101-102,108,共3页朱放成 
听力思维的时效性是衡量外语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教学中强调听力思维的时效性 ,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效率意识、策略意识和主动思维意识 。
关键词:听力理解 思维 时效性 学习策略 
语境干涉下的语结扩展式被引量:4
《外语教学》2003年第5期31-35,共5页朱放成 
话语的语义表达是通过与思维对应的语结在语境干涉和关联作用下的扩展来实现的。在语义理解中 ,了解语结的概念及其语境干涉下的扩展方式 ,对提高推理判断的准确性将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 ,阐述了语结与语境的概念、...
关键词:语境 干涉 关联 语结 扩展 推理 
听力理解的思维特征与听力学习策略被引量:41
《外语电化教学》2003年第4期13-16,共4页朱放成 
听力理解作为一种对语音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思维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听力思维的相关特征,突出其时效性,体会其共振性,把握其推测性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听力理解的思维素质,促进听力学习策略的培训,进而促进外语听力教学.
关键词:听力学习 思维素质 听力理解 时效性 策略 学习者 思维特征 外语听力教学 语音信息 推测 
听力理解中的歧义辨识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125-127,共3页朱放成 
歧义是语言本身及语言交际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歧义所表现出的不确定性 ,常常成为干涉外语学习者听力理解的羁绊。了解歧义的特征和一般规律 ,学会辨识歧义的基本方法 ,有助于学习者听力理解中的语义推断。
关键词:听力理解 歧义 语义推断 听力教学 结构歧义 英语教学 语用歧义 语境识别 思维模式 社会文化背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