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冀平

作品数:14被引量:21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植物甾醇氨基酸高F值寡肽醒酒饮料功能性更多>>
发文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粮食与油脂》《食品与发酵工业》《中国油脂》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还原剂降低茶叶籽油过氧化值试验被引量:4
《中国油脂》2003年第12期68-70,共3页裘爱泳 刘娟 孙冀平 
为降低茶叶籽油的过氧化值 ,分析了茶叶籽毛油中金属离子含量 ,探讨了不同螯合剂和吸附剂去除金属离子的效果 ,并选用SnCl2 和次亚磷酸钠作为还原剂进行了降低茶叶籽油过氧化值的试验。试验确定的优化条件下 ,茶叶籽油的过氧化值从 2 0 ...
关键词:茶叶籽油 还原剂 过氧化值 食用油 质量指标 
茶皂素的脱色研究被引量:18
《中国油脂》2003年第4期42-45,共4页孙冀平 裘爱泳 胡学烟 
茶皂素的提取一般可分为水提取法和有机溶剂提取法 ,这两种方法生产的茶皂素颜色深 ,影响了其使用价值。为此 ,对茶皂素的脱色进行了研究 ,采用 5种方法进行比较 ,确定了最佳脱色方法 ,其最优脱色工艺为温度 6 0℃ ,时间 90min ,加入H2 ...
关键词:茶皂素 脱色方法 工艺条件 机理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超临界CO_2萃取茶籽油初步研究被引量:21
《粮食与油脂》2002年第5期2-4,共3页孙冀平 计咏燕 裘爱泳 
初步研究应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茶籽油的工艺,探索在不同时间、压力、温度条件下对茶籽油提取率影响,结果表明,当萃取时间 l.5小时,压力 35MPa,温度55℃,水分3%左右,即可获得90%以上提取率,且用此法萃取茶籽油纯度较高。
关键词:超临界CO2萃取 茶籽油 工艺条件 品质分析 
茶皂素水提液超滤过程的传质特性研究被引量:6
《中国油脂》2002年第5期66-67,共2页孙冀平 裘爱泳 汪勇 乔国平 
采用超滤技术去除茶皂素水提液中的大分子物质 ,用适宜的膜 ,在工作温度 2 5℃时 ,就工作压力对膜通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 ,根据其过程特征 ,提出了茶皂素水提液体系超滤过程三段传质模型。
关键词:茶皂素水提液 超滤 传质模型 大分子物质 膜分离 工作压力 膜通量 
脂质分析进展被引量:2
《粮食与油脂》2002年第4期39-41,共3页乔国平 王兴国 孙冀平 胡学烟 
概述近年来脂质分析方法最新进展,简要介绍微波辅助提取法、超临界CO2提取法在脂质含量测定方面的应用及原位脂肪酸甲酯合成法在简化脂质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词:脂质分析 微波法 超临界CO2法 原位脂肪酸甲酯合成法 
芥酸及其衍生物制取被引量:4
《粮食与油脂》2002年第3期30-32,共3页江勇 王兴国 孙冀平 
介绍了芥酸的各种不同制取工艺,并概述了芥酸衍生物如芥酸甲酯、芥酸酰胺、山 酸等制取方法。
关键词:芥酸 山嵛酸 芥酸酰胺 制取工艺 油脂 皂脚 
玉米蛋白粉开发与利用被引量:34
《粮食与油脂》2001年第11期32-33,共2页胡学烟 孙冀平 
玉米蛋白粉是玉米加工中副产物,除作饲料外还有很多用途,本文简述了用玉米黄粉生产 玉米醇溶蛋白、氨基酸、玉米黄色素和高F值寡肽等产品。
关键词:玉米蛋白粉 氨基酸 功能性肽 玉米黄色素 开发利用 
植物甾醇发展前景被引量:22
《粮食与油脂》2001年第1期37-38,共2页胡学烟 孙冀平 王兴国 
本文主要概述植物甾醇的结构、来源、性质、提取和分离,以及植物甾醇和植物甾醇衍生物在工业上的应用。
关键词:植物甾醇 不皂化物 植物油 结构 来源 性质 提取 分离 发展前景 
超临界流体条件下单甘酯的制备方法与传统制备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
《中国油脂》2000年第6期197-199,共3页孙冀平 白永 裘爱泳 
甘油解反应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单元操作。就这种重要的工业反应在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条件下与传统的碱性催化剂反应条件进行了比较 ,其优点为产品色泽浅、臭味小、二氧化碳易分离等。
关键词:甘油解反应 单甘酯 超临界二氧化碳 碱性催化剂 
燕麦中β-葡聚糖研究进展被引量:7
《粮食与油脂》2000年第2期15-16,共2页孙冀平 高瞩 白永 
当今世界,心脏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改变膳食结构是一个预防的好方法。β-葡聚糖含量丰富的燕麦是一种降低血清胆固醇的食物。本文讨论了β-葡聚糖的提取工艺、检测方法和生理功能。
关键词:Β-葡聚糖 燕麦麦麸 功能性食品 胆固醇 提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