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A880109)

作品数:12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正江陈菊恋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小学德育》《基础教育研究》《上海教育科研》《复旦教育论坛》更多>>
相关主题:道德道德教育宽容培养道德知行不一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德育活动中如何对待“大义灭亲”与“亲亲相隐”被引量:1
《教师教育学报》2016年第4期45-52,共8页张正江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道德价值教育与道德事实教育研究”(13YJA880109);项目负责人:张正江
在社会日益复杂的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大义灭亲”与“亲亲相隐”?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我国学界对孔子的“亲亲相隐”论进行了比较激烈的争论,多数人肯定“亲亲相隐”论,并给予其重新解读。其反面“大义灭亲”则应当冷静对...
关键词:亲亲相隐 大义灭亲  公正 道德对话 
中学德育应注重道德智力教育被引量:1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6年第8期48-51,共4页张正江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道德价值教育与道德事实教育研究"(编号:13YJA8801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今社会日趋复杂,是非、善恶、真假、对错、美丑、好坏错综交织。道德教育不能再局限于培养各种美德,而应注重培养辨别、判断、选择等理性能力,此即道德智能教育,这是中学德育区别于小学德育与大学德育的标志之一。道德智能的基础要素...
关键词:道德智能 道德智力 道德智力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论”小议被引量:5
《复旦教育论坛》2016年第3期33-38,共6页张正江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道德价值教育与道德事实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13YJA880109)
当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界盛行一种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其实,列宁只是因为时代的需要而暂时有所保留地引述了考茨基的"灌输论"。在人民内部,列宁很快就抛弃了"灌输",而主张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的生活之中,引导...
关键词:灌输论 思想政治教育 对话教育 《被压迫者教育学》 
关于“道德是否可教”问题的思考被引量:1
《上海教育科研》2016年第4期17-20,10,共5页张正江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道德价值教育与道德事实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13YJA8801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道德是否可教"问题过于笼统,需要细化为五个具体的子问题。道德包括"道"和"德"。"道"包括天道(世界观)、世道(理想社会)、人道(人生观、价值观)";德"包括公德(普通公德和职业道德)和私德。摆脱"质点思维",从"量化思维"角度看,"可教"是...
关键词:道德可教 量化思维 职业道德 教师资格 
我国信仰教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被引量:3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111-115,共5页张正江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道德价值教育与道德事实教育研究"(13YJA880109)
教育的灵魂是信仰教育。近几十年来,我国在一般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其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许多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对信仰的形象性要素认识不够,信仰和信仰教育泛化,把信仰教育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关键词:信仰教育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信仰教育体系化 
试论符合人的本性的道德教育被引量:5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2期44-47,共4页张正江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道德价值教育与道德事实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13YJA8801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我国的道德教育存在着许多不符合人的本性的现象。人的先天本性是自然现象,道德教育符合人的本性,就是符合自然规律。人的本性指人本来的、与生俱来的属性。从客观、中立、描述的角度看,人的本性主要是利己的,这符合进化论和分子遗传学...
关键词:人的本性 道德教育 人的利己性 大我教育 
培养道德上独立自主的人:论道德事实教育被引量:1
《教育科学研究》2015年第3期60-64,68,共6页张正江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道德价值教育与道德事实教育研究"(13YJA880109)的阶段性成果
要培养道德上独立自主的人,就要告诉学生道德的理由。否则就是说教、思想灌输。由"格物致知"而"诚意正心"等中国传统思想已经提出了道德成长需要以探索和掌握客观规律为基础。道德的客观必然性不能推出"应该做什么",但能够使人明白所选...
关键词:道德价值 道德事实 道德规律 道德事实教育 
学生“知行不一”论是一个伪命题被引量:1
《中小学德育》2014年第6期13-18,共6页张正江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道德价值教育与道德事实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13YJA880109)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人们在知道相关道德与行为规范的前提下,还是存在一定的行为问题,这就是学界所认为的知行不一现象。其实,人们只是假知、半知、浅知,而非真知。既无真知,就不能说知行不一。知行统一不是一个应然的理想、目标,而是实然的事实,是规律。...
关键词:知行不一 真知 知行统一 道德对话 
道德教育应注重培养道德建设与维护能力被引量:1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11期45-48,共4页张正江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道德价值教育与道德事实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13YJA8801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当前,社会风气对个体道德发展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学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之后,多数人为了适应社会而慢慢抛弃在学校所习得的道德,只有少数人坚持自己的道德,但难以适应社会。囚徒困境及其游戏表明:最好的做人原则是"宽容的以牙还牙...
关键词:道德教育 囚徒困境 “宽容的以牙还牙” 道德建设与维护能力 
学生道德知行不一的根本原因与教育对策被引量:1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4年第1期11-14,共4页张正江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道德价值教育与道德事实教育研究"(编号:13YJA8801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学生道德上知行不一,是我国学校德育的一个严重问题。"知行不一",根本在于其"知"只是假知、浅知,不是真知。从囚徒的困境及其游戏可知:人的本性主要是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最后导致两败俱伤。道德是竞争妥协的产物,于己于人都有利。道德...
关键词:道德认识 道德行为 囚徒的困境 宽容的以牙还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