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市凤岗镇凤岗中学

作品数:69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董家康邱云董显逵李清秀廖晔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主题:作文阅卷老师议论文描写中考更多>>
发文期刊:《学园》《发明与创新(下旬刊)》《中国校园导刊(教育版)》《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六个一点”铸就高分作文
《初中生辅导》2018年第19期8-10,共3页邱云 
一、审题'准'一点考场作文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所以审题时'宁停三分,不抢一秒'。题目至少要读三遍:一读审类型,决定写法——命题作文抓题眼,材料作文抓要义,话题作文抓内核。二读审材料,瞄准方向——寓意性材料要由物及人,类比性材料要...
关键词:阅卷老师 记叙文 议论文 
考场作文人物素材新旧转换例说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4年第4期24-25,共2页董家康 
考场作文中,议论文一直以来部占据着主流地位。能够充当作文论据的人物素材是莘莘学予的必备之物。然而,据历年从高考阅卷场传回的反馈消息,人物素材的陈旧着实令阅卷老师不安。比如“面对困难”这一话题,举的事实论据涉及的人物无...
关键词:考场作文 人物 素材 阅卷老师 事实论据 主流地位 居里夫人 议论文 
最新中考语病类试题解码
《学生之友(最作文)》2014年第4期25-27,共3页董显逵 
【考点概述】通过抽样统计分析2013年的50套中考试题,我将语病类试题的变化趋势及其特征解读如下:首先,中考越来越重视对句子、语段语病的辨识和修改的考查。从统计分析数据来看,在50套试题中,34套试题有语病类试题,占样本总数的68%,所...
关键词:类试 客观选择 统计分析 样本总数 搭配不当 特征解 句式杂糅 整体感知 用词不当 口头表达 
2013年高考作文题述评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4年第3期28-30,共3页董显逵 
2013年全国18套语文高考试题中,除湖北省采用“材料+话题”的形式,其他17套都是材料作文。与2012年相似,材料作文成了一统天下的命题形式。笔者发现不少师生闻材料作文“丧胆”,
关键词:高考作文题 材料作文 述评 高考试题 命题形式 湖北省 语文 师生 
2013年高考作文题多维透视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4年第1期66-67,共2页李清秀 
材料作文是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的大势。大体看,这些作文题中所用材料,话题聚焦点与以往一样,还是以基于现实生活而编拟的生活现象、生活情境、生活实例等为主,加上寓言故事、名人名言、诗歌、专题议论等类型,内容的专注与形式的多样...
关键词:高考作文题 多维透视 材料作文题 生活现象 现实生活 生活情境 生活实例 寓言故事 
语段逻辑题例解
《初中生辅导》2014年第3期17-22,共6页董显逵 
一件事情,原因说清楚明白,结果才能真实可信;一个道理,条件陈述明白,结论才能令人信服。在文章中,清楚地说明原因,有条理地陈述条件,就是有逻辑性地表达,也是思维清楚的表现。要想进行有逻辑性地表达,就要尽量考虑周全,减少...
关键词:逻辑性 例解 语段 考题解析 语文试卷 原因 才能 陈述 
初中化学形成假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2013年第12期29-29,共1页郭金伟 
科学探究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假设方法的运用.明确课题“假设”建构的科学价值}使课题具有可假设的合理性,可探究的情景性;依据化学知识内容的特征,恰如其分地运用类比,归纳,演绎,分类和模型等思维方式提出假设,并以课例佐证.在...
关键词:初中化学 能力的培养 科学价值 激励学生 科学探究教学 假设方法 化学知识 思维方式 
语文教师应学会倾听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3年第11期54-55,共2页董家康 
特级教师韩军在《四十回首》中说:“《诗经》是美的,《楚辞》是美的,唐诗、宋词、元曲也是美的;文言是美的,白话也是美的;汉语叙事文是美的,汉语议论文、抒情文都是美的。语文课堂,为什么不能是美的?汉语构筑了汉语的文学艺术...
关键词:语文教师 语文课堂教学 学会 文学艺术 《诗经》 特级教师 《楚辞》 语文教育 
中考命题亟须解决的三个问题被引量:2
《语文建设》2013年第10期57-59,共3页董家康 
一、关于客观选择题 一位中学语文教学界的权威人士讲:“命制主观题我一个晚上可以编一份试卷,命制客观题我有时为一道四选一选择题的一个迷惑性选项而考虑一个晚上。”真正好的选择题可谓凤毛麟角,甄别选拔功能很强的中考试卷也是...
关键词:中考命题 中学语文教学 中考试卷 选择题 权威人士 选拔功能 主观题 迷惑性 
修辞类试题典例解析
《初中生辅导》2013年第9期4-9,共6页李清秀 
1.(福建厦门)通读全文后,说说文章以“远去的歌声”为标题有何妙处?远去的歌声记忆是一个奇妙的仓库,那些美好的库藏,可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张温和的笑脸,一幅优美的画,一个刻骨铭心的美妙瞬间,也可能是一种曾经拨动你心...
关键词:解析 试题 修辞 声音 歌声 文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