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过程

作品数:28被引量:20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熊学亮张绍杰计琦赵万长冉永平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语文月刊》《阅读与写作》《外语与外语教学》《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语用过程:评价学生学业质量水平的根本视点--以中山市高中语文期末统测中一种原创题型为例
《语文月刊》2021年第5期6-9,共4页张华 
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对课程落实起着导向作用,同时也对教学质量具有监控意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专设“学业质量”这一章节。
关键词:高中语文 学业质量 课程实施 教学质量 新课标 导向作用 中山市 
自主质疑导学,亲历语用过程——以学习为中心理念下问题导学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1
《语文教学通讯》2020年第44期26-28,共3页陈春红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者的重要能力之一,质疑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集中体现。以学习为中心理念下的问题导学实践,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构建丰富的语用场,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立足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践,从研究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问题导学 语用 
审美鉴赏:凝聚生命情致的“创作”——也谈对“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理解被引量:2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9年第1期1-1,共1页曹明海 
众所周知,“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构成的要素之一,人们对它存有不同的认识和说法,如对“审美创造”就有歧异。为此,笔者谈一点自己的理解与浅识。实际上,“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语文的审美鉴赏活动,强调的是学语文、用语文的...
关键词:审美鉴赏 创作 生命 凝聚 鉴赏活动 文本解读 语用过程 审美素养 
自主质疑导学 亲历语用过程——“学为中心”理念下“问题导学”的实践思考被引量:3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8年第1期52-55,共4页王红妹 
质疑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学为中心"理念指导下,开展"问题导学"的实践研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与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实践过程中,要明确各学段目标,分层培养学生自主质疑习惯;...
关键词:自主质疑 学段 导学 语用 
纠错在语用过程中的影响研究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396-,共1页王倩 
在语言应用的过程当中,由于主客观等层面的原因,难免会存在着一些错误。在这种条件下纠错就成为了语言学习与应用过程中一个常态。本文尝试从纠错的基本内涵出发,探讨其在语用过程中的具体影响。
关键词:纠错 语用过程 影响研究 
英语学习者语用过程中的脑译现象及其解决方法研究——以大学在校生为例
《焦作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98-100,共3页张媛媛 
初学一门外语时,多数语言学习者习惯在语用过程中通过大脑将外语转化为母语进行理解,进而组织输出语言。这种做法不仅浪费时间,影响交际效果,久而久之还会给学习者造成很大的思想压力和心理障碍,最终阻碍目的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如...
关键词:中介脑译现象 二语习得 解决方法 
存在与表现:语境化思维图式及价值诉求
《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2015年第7期41-44,共4页杨军 
在具体的语用过程中.语言结构在表达思维概念时以“表义”为首要功能,它们必然随思维方式和语境的变化而相应地出现裂解、融合、延伸、扩展等信息的重组。以植入、关联、重组、观照等思维方式相互作用,生成新的意蕴空间,完成了示意...
关键词:思维图式 语境化 价值诉求 语言结构 思维方式 认知理解 语用过程 相互作用 
后格赖斯语用学语境论概观被引量:6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年第5期18-21,共4页计琦 张绍杰 
经典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的缺陷直接导致了语境论的产生。在后格赖斯语用学中,语境论者,无论是温和语境论者还是激进语境论者,都特别关注"如何界定所言"、"如何看待默认意义"和"如何解释语用过程"这些理论问题并由此展开激烈的争论。本...
关键词:后格赖斯语用学 语境论 默认意义 语用过程 
浅论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动态性语境
《科学与财富》2013年第8期175-175,共1页石莹 
语境是主持人语言表达能力诸多因素所构成的客观存在,在广播节目主持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主持人运用语境的好坏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具体来说,语境有相对稳定性的一面。同时,语境又是对语用活动有重要影响,它与具体的语用行为、...
关键词:广播节目主持人 动态性 语境 语言表达能力 语用行为 相对稳定性 语用过程 
转喻解读的认知语用研究述评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21-25,共5页曹燕黎 
目前,转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转喻解读的认知语用机制方面。本文从转喻解读的处理顺序、转喻解读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以及转喻解读的认知语用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在于缺乏统一的解读描述,特别是没有考虑制约因素在转...
关键词:转喻解读 制约因素 认知语用过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