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改方法

作品数:172被引量:10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刘晓玲杨高云戚焱徐艳梅杨永林更多>>
相关机构:唐山师范学院湖南大学扬州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唤醒教育的小学生作文评改策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4年第12期033-036,共4页许莉 
唤醒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方法,其核心在于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手段,旨在重新唤醒并激发学生的潜能、个性、创造性和求知欲。本文聚焦于唤醒教育理念在小学作文评改中的应用,探讨了传统作文评改方法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从唤醒教师、学生及家...
关键词:唤醒教育 小学生作文 评改方法 
小学数学作业弹幕式批注评改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现代教育》2023年第12期60-64,共5页李筱菲 
作业评改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开展评价的有效手段。现有数学作业评改存在着针对性不够、注重结果化、反馈内容不丰富的现象,传统评改对提升小学数学作业质量效果欠佳,为此,提出采用弹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作业批改 弹幕式批注评改 教学评价 学生自主参与 
提升高中生写作水平途径探究被引量:1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年第21期53-55,共3页安彦东 
教师的作文评改观念和评改方法直接影响作文教学效果,科学的作文评改观念和评改方法,可以有效促进高中生写作能力的提升。笔者以脑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认为评改作文应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使学生对作文树...
关键词:高中作文 评改观念 评改方法 
小学作文评改的有效策略
《作文成功之路》2022年第6期71-73,共3页黄燕真 
评改是作文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认真批阅学生作文,找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改正。但如果完全照搬传统的评改方式,会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因此,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自我提升,教师则扮...
关键词:评改方式 作文评改 作文水平 有效策略 作文教学 改变教学方法 评改方法 自我提升 
小学中年级作文“四步”评改法初探
《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年第2期43-44,共2页张德贤 
中年级作文属于学生写作的起步阶段,不能以高年段的要求进行评价,也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和语言习惯去看学生的作文,更不能按成年人的标准去随意改动。如何做到既呵护学生的童心,又能尽快地通过评改帮助他们提高作文水平呢?本文通过对作...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 作文 评改方法 
初中流动作文评改方法探新
《新课程研究》2021年第34期17-18,共2页刘艳 
流动作文评改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而采取的一种互动交流、多向合作的评改方式。文章经过分析指出,通过流动评改作文可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写作;有利于学生有效运用相...
关键词:作文教学 流动作文评改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评改能力培养初探
《广西教育》2021年第45期93-94,共2页叶仲秋 
本文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论述培养学生作文评改能力的具体措施:典故引导以培养修改意识、示范评改以教给评改方法、多方互评以提升评改能力、赏析评讲以提升评改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中高年级 作文评改能力 修改意识 评改方法 多方互评 
优化习作评改方法 提高学生习作水平被引量:2
《名师在线》2021年第19期22-23,共2页钱荷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在习作指导和批改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评改作文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参与评改实践。因此,教师应在习作教学中优化习作评改方...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习作评改 多元评价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评改方法创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1年第6期185-185,187,共2页何雨霏 
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以及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评改水平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体现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进行初中学生的作文批改过程中,不难发现,很多老师由于教学的压力较大,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套语批注,对学生的作文不能进行及时的批改。此外,...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评改方法 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中学生作文指导》2021年第25期0042-0042,共1页王国玲 
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第一、端正学生对待作文的态度,减缓他们的思想压力;第二、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第三、改进作文的评改方法。
关键词:端正态度 减缓压力 培养兴趣 改进评改方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