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

作品数:1970被引量:25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郑朝晖杨延王珂陈鸿琴谢模楷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建平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小学语文教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赏景 入境 悟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及评析
《小学语文教学》2024年第33期40-44,共5页杜双燕(执教) 王红燕(评析) 
一、以图赏荷,以诗引诗(生课前读诗)师:同学们好!你们的朗读可真好听,神采奕奕,整整齐齐。老师想奖励你们玩一个小游戏,游戏名字叫“看图猜诗”,聪明的你们能猜出来吗?(出示图片)生:《小池》。师:一猜就对,果然聪明。会背吗?
关键词:悟情 教学实录 小游戏 看图 读诗 
从“心”开始:“诗教语文”的浸润式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2024年第18期7-11,共5页郭剑波 
一、观念的缘起诗教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随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民族文化的复兴,当下诗教越来越受重视。传承诗教传统,其内涵并不止于它的外在形式——读诗。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教语文 外在形式 诗教传统 浸润式实践 读诗 
整体把握单元特点,因“材”而教读诗写诗——《短诗三首》(四下)教学设计及评析
《小学语文教学》2024年第13期45-47,共3页冯洁珏(执教) 黄国才(评析) 
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生字,重点学写“繁、藤、膝”3个难写字且了解其音、形、义之间的关系。2.以“朗读”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重点学习《繁星(七一)》,进而初步了解现代诗富有节奏、蕴含想...
关键词:现代诗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整体把握 读诗 生字 
品读诗歌情感,体味磅气势——《七律·长征》(六上)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28期60-61,共2页崔洁薇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读出磅的气势。背诵课文。2.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人:知晓单元导读,确定学习目标1.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
关键词:学习主题 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背诵课文 朗读课文 《七律·长征》 品读诗歌 教学目标 
当你开始读诗
《小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1期1-1,共1页王崧舟 
记不清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读诗的,也记不清自己读的第一首诗叫什么。直到有一天,我遇见了《红楼梦》。那年,我12岁,读初一。就着昏暗的煤油灯光,我一首一首抄录《红楼梦》里的诗词曲赋。抄完最后一首“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
关键词:诗词曲赋 《红楼梦》 读诗 可悲 荒唐 
读诗 悟诗 写诗——以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为例
《小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2期56-57,共2页邵胜男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最璀璨的瑰宝,短小精练,词藻灵动,意境深远,情感丰沛,既凝聚了中华文化的优秀精髓,更代表了民族精神的深层积淀。研读古诗词,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趣、写作能力及良好语感的重要路径。在教学中,诗是情感与文学的交响乐,是...
关键词:学生心灵 古诗词 审美意趣 情感美 中华文化 教学策略 读诗 三年级上册 
打造孩童世界最纯净的方舟——读《给孩子的诗》
《小学语文教学》2020年第36期61-62,共2页邓静 
一天,或许只要一首诗就够了。你会全天嘴角上扬,吹着口哨去应对各种无聊。我是在假期中看完北岛选编的《给孩子的诗》的。那时我就想,来这世界上我所做的最有意义的事之一,就是教学生读这本书了——或者,是教学生学会了去读诗。当今的...
关键词:教学生学 读诗 孩子 
《敕勒歌》(统编本二上)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2018年第12期36-38,共3页郑宇祥(设计) 唐晴晓(设计) 金文伟(指导/评析) 
教学目标:1.掌握“川、似、穹庐、苍茫、见”等字的形音义,会写“苍、茫”二字。2.学习阅读经典诗歌的基本方法,理解文字含义和修辞手法,深入解读诗中的丰富内涵,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真挚之情。背诵本诗。
关键词:《敕勒歌》 教学设计 经典诗歌 教学目标 修辞手法 形音义 学习 读诗 
《“○”的七十二变》教学及评析
《小学语文教学》2018年第3期47-51,共5页郭学萍 王宜振 
材料来源 《小学创意写作》(郭学萍主编)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为你读诗” 师:同学们好!来,和长辫子老师打个招呼吧!我的辫子长,或者说头发长,这是外貌特点,一眼能够看出来。我还有一个内在的特点,如果我不说...
关键词:教学过程 二年级上册 材料来源 辫子 写作 小学 读诗 同学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12期33-34,共2页王莉 
教学目标:1.走进诗作,走进诗人的心灵,与诗和诗人的思想产生共鸣。2.能有感情朗读诗、背诵诗,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鉴赏诗中字词。3.培养对诗的整体感悟能力,在理解、想象、表达、朗读、欣赏、积淀等方面获得提升。
关键词:《枫桥夜泊》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力范围 感悟能力 诗作 诗人 读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