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姆

作品数:14248被引量:5684H指数:2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孙孔懿肖甦冉乃彦李镇西顾明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新课程(教育学术)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班级管理应以人为本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4年第10期150-150,共1页李玲 
班级管理错综复杂,但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而不少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只注重"管",而不注重"理",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笔者认为,要想使班级管理工作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注重"人"的塑造,以人文的关怀,人性的管理,来实现...
关键词:班级管理工作 班集体 霍姆林斯基 罗森塔尔效应 生命观 师生情感 自立能力 选择能力 现实生活 道德修养 
爱的启迪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3年第7期I0001-I0001,共1页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同时,我们还应不失时机地去激励、去引导。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被赞赏、激励的条件下,其自身潜力的发挥是平时的2~3倍。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 心理学研究 意味 孩子 激励 教师 赞赏 
情境教学法在哲学教学中的巧运用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年第11期141-142,共2页季耀军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感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传统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趣味不足,教师讲理论,学生背理论,背了又不会运用到生活中去。自己做了政治老师后,发现哲学...
关键词:哲学教学 情境教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 课堂教学 理论与现实 政治老师 教材内容 教师 
对苏霍姆林斯基道德信念思想的理解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年第11期23-24,共2页相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从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需要培养道德习惯和道德情感,而且还要求在集体中进行劳动教育,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并且倡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关键词:道德信念 道德习惯 自我教育 劳动教育 
物理教学的艺术表现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年第9期107-107,共1页王正立 
教学需要一定的方法、技能、技巧,但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能技巧,并不等于就掌握了教学的艺术。然而教学的艺术表现在哪里呢?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位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
关键词:艺术表现 物理教学 技能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 教学需要 教学方法 脑力劳动 可能性 
例谈利用多样化的生活素材创设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情境被引量:2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年第9期64-64,共1页黄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以生活素材创设实验探究教学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而设定的。所以在我看来,利用多样化的生活素材创设化学实...
关键词:生活素材 教学情境 实验探究 化学实验 多样化 利用 苏霍姆林斯基 探究情境 
做学生心灵的读者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年第7期118-118,共1页唐明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十分坚信,确实有那么一些精神品质,缺少了它们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而其中首要的便是深入儿童精神世界的本领。当你和学生交流得越多,接触得越多,对他们的观察越多,你就越会发现学生的内心...
关键词:学生交流 心灵 读者 苏霍姆林斯基 精神品质 精神世界 内心世界 尊重学生 
浅议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学生的精神生活教育思想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年第5期14-14,共1页周银凤 
苏霍姆林斯基很重视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培养,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提出可以通过确立学生的共产主义思想,运用德育和其他教育形式,创建优良的外部环境等途径来培养学生高尚的精神生活。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 学生 精神世界 
我的课堂,我的家——如何提高政治课堂的亲和力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年第5期139-139,共1页王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课堂教学怎样才能有效,我认为首先应该是富有亲和力。那么,怎...
关键词:政治课堂 亲和力 苏霍姆林斯基 课堂教学 潜在危险 学生 才能 教师 
乡土史教学资源的利用策略——以蚌埠地区为例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第8期188-188,共1页胡素芳 
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爱祖国的感情是从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爱集体农庄、爱工厂、爱祖国语言开始的"。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乡土历史越来越多地被纳入中学历史教学课程。对...
关键词:利用策略 教学资源 乡土史 中学历史教学 爱国主义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乡土历史 集体农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