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位置互换

作品数:27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晶王晓平范华石玉华彭慧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南昌大学合肥市妇幼保健院江苏省海安县李堡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思想政治课教学》《云南教育(小学教师)》《山西教育(管理版)》《长寿》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谈德育教育中“心理位置互换”法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年第4期161-161,共1页黄玉云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心理位置互换是最佳方式。“心理位置互换”是指教育者设想自己处于教育对象的境地和心理位置上,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推测出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即我国俗语“设身处...
关键词:心理位置互换 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 教育对象 教育者 学生 
心理位置互换与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培养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0年第1期31-31,共1页张宏奎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总结出用心理位置互换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其实现的途径为:一.强化语感教学 重视语感教学是教学中的主要环节。学生的语感能力强,就能真正品位出作品的情味,从整体性上领会到作者的审美感受,...
关键词:心理位置互换 审美感知能力 能力培养 学生 语文教学 语感教学 语感能力 审美感受 
思想品德教育的有益方式——心理位置互换
《南昌教育》2008年第3期19-19,共1页袁俊 
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利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笔者认为,心理位置互换是最佳方式。“心理位置互换”是指教育者设想处在教育对象的境地和心理位置上,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推测出自己的...
关键词:心理位置互换 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政治课教学 素质教育 教育对象 教育者 学生 
心理位置互换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2007年第4期-,共2页潘卓松 
心理位置互换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略为谈一谈. 一、什么是"心理位置互换" 一个人自有思维开始,就有一种顽固的"自我中心"倾向,即只从自己的眼光和感情去看待和认知周围世界,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并且认为自己的看法总...
关键词:心理位置互换 语文教学 自我中心 心理学研究 周围世界 心理学家 问题 认识过程 倾向 客观认识 想象力 创造力 意识 思维 束缚 认知 感情 分析 方法 
语文教学中的角色效应
《文教资料》2006年第17期116-,共1页杨业鸿 施秋芳 
关键词:语文教学 角色期望 心理位置互换 角色效应 教学艺术 教学效果 
“心理位置互换”利健康
《长寿》2006年第5期23-23,共1页张德功 
关键词:心理位置互换 身体健康 家庭矛盾 理论学说 老年 
语文教学的心理位置互换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6年第3期74-75,共2页马乃信 
关键词:心理位置互换 语文教学 中学 教学目标 课堂氛围 教学方法 
师生情感互动初论被引量:1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年第11X期34-36,共3页王晶 
关键词:师生情感互动 心理位置互换 课堂教学活动 人际交往 心理换位 实际出发 行为动因 人际关系 对方 
语文教学中的心理位置互换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4年第4期15-15,共1页范华 
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人从儿童开始就有一种顽固的"自我中心"倾向,即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去看待周围世界,分析问题,并且认为自己的看法总是正确的.这种"自我中心"的倾向,使人们不能很好地认识客观事物,妨碍...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想像力 中学 心理位置互换 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中心理位置的互换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4年第3期30-30,共1页覃宗毅 
关键词:心理位置互换 中学 语文教学 教学效果 自学能力 非智力因素 教学改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