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倍角公式

作品数:291被引量:7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相关作者:郭晓乐刘继林李艳敏齐成伟万立夫更多>>
相关机构:学研究院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陕西师范大学秦皇岛市第一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学教研(数学版)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二倍角公式的推证和简单应用
《中学教研(数学版)》2009年第7期21-23,共3页吴红萍 
三角函数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和工具性知识在高考试题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二倍角公式是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恒等变形的重点,二倍角公式的变形和公式选择的灵活性要求较高,二倍角公式解题的思想方法和思维策略在三角变换和解决数学问...
关键词:二倍角公式 应用 恒等变形 三角函数 工具性知识 高考试题 数学问题 三角变换 
六年来高考内容的覆盖和应试策略
《中学教研(数学版)》1992年第11期19-23,共5页蒋亮 
高考数学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两个有利”,即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教学。本文的宗旨是通过对六年来高考试题的分析,从中获得对教学的重要信息。一、试题的编排贯穿两条主线六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在编排上大体可分两个层次。...
关键词:高考数学 数学命题 数学方法 应试策略 填空题 几何教学 解不等式 中学教学 数学教学大纲 二倍角公式 
条件极值问题的数形结合解法
《中学教研(数学版)》1989年第3期5-7,共3页方光雄 
极值问题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类基本题型,它涉及面广,解题方法多。而我们的学生由于数形结合观念淡薄,不善于作数形间的沟通和联系,使不少题失去简捷解法,甚至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众所周知,数形结合是深化思维的有力“杠杆”,是培养学生...
关键词:数形结合 中学数学 解题能力 条件极值 二次函数 极值问题 二倍角公式 教学改革 等轴双曲线 反正弦函数 
关于勾股数组的两篇译文被引量:1
《中学教研(数学版)》1989年第3期38-39,共2页顾海润 
一、公式的复数推导通常在几何课本里讲到,能利用a^2-b^2,2ab和a^2+b^2(正整数a,b,a>b)产生勾股数组。这里是利用复数的一个推导。 a+bi的图是一个两直角边为a和b的直角三角形(见图1),现在,(a+bi)~2是一个复数,因此仍能画成一个直角...
关键词:勾股数组 二倍角公式 直角边 正整数 三素 子一 上图 公是 
1978年至1985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运用知识范围统计表
《中学教研(数学版)》1986年第2期38-38,共1页
关键词:高考数学 知识范围 函数概念 二倍角公式 解不等式 通项 宜寿 色指数 明式 何珍 
一道试题解答的正误剖析
《中学教研(数学版)》1985年第6期41-41,共1页陆家法 
在订正作业或试卷分析时,适当地选择学生在解答题目时所出现的典型错误,并给出解答的正误剖析.这样做,对帮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深化对基本概念的理解,避免错误的发生.无疑是十分有益的.现举高一的一道数学考试题为例,仅供老师们参...
关键词:数学考试 试卷分析 举高 二倍角公式 主观臆造 题设 极值点 见其 指导思想 
如何进行三角总复习
《中学教研(数学版)》1981年第6期2-6,共5页程其坚 
三角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基础,在高等数学、工程技术学科以及邻近的自然科学里,应用也极其广泛,其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里对三角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安排了比较充裕的教学时间.初中教三角形的解法30课时,约占初中数学总...
关键词:总复习 数学教学大纲 中学数学 斜三角形 三角法 教学时间 二倍角公式 诱导公式 正弦定理 引导作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