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教育制度

作品数:80被引量:5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学新朱永新张汉静周光迅郭贵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西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朝花夕拾》综合导读
《万象》2018年第28期49-56,共8页
作者小像鲁迅(188l-l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没落的封建贵族家庭,为维持家庭的生计而饱尝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形成了他与陈腐、落后、残暴...
关键词:藤野先生 封建教育制度 《朝花夕拾》 百草园 五猖会 三味书屋 
多彩的童年 人生的序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手法的再审视
《语文天地(初中版)》2018年第5期10-11,共2页苏中兰 
一直以来,学界和执教老师都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旨和艺术手法作出了近乎公式化的同一观点,即作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孩子们的毒害,表达了鲁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这一判定很显然违背了基本事实和作品的...
关键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艺术手法 封建教育制度 童年 序幕 人生 再审 文本解读 
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的思考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年第5期262-262,263,共2页诸良忠 
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主题发展,或是历史变迁的思考,或是对这篇散文的主题加以讨论,目的只是希望对作者的本真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个切实的反映。
关键词:百草园 三味书屋 含蓄 快乐 健康 批判现实主义 封建教育制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批判封建教育制度的主题不容否定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年第3X期22-24,共3页张廷修 
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现行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一直以来,它就是一茬又一茬的初中生学习的课文。关于文章的主题,其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中罗列出三种意见让学生讨论: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
关键词:封建教育 私塾教育 百草园 三味书屋 《朝花夕拾》 人教版 范爱农 教师教学用书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教育的细节之美——读卢梭的《爱弥尔》
《心事》2014年第19期100-100,共1页李婷 
一、引言《爱弥儿》的作者卢梭(1712-1778)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是启蒙思想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
关键词:《爱弥尔》 教育家 卢梭 《爱弥儿》 启蒙思想运动 封建教育制度 启蒙思想家 《论教育》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思想之找见
《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2012年第4期66-68,共3页陆兵 
关于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文坛上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传统看法是在于批判封建教育制度。现存中学课本中关于本文主题思想,除了把传统观点列入外,另加入两种:一用百草同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
关键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主题思想 封建教育制度 传统观点 中学课本 大自然 快乐 自由 
尊重孩子的天性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2年第7期48-49,共2页魏衍科 
作品简介:《爱弥儿》是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
关键词:《爱弥儿》 天性 孩子 尊重 封建教育制度 教育名著 资产阶级 教育思想 
鲁迅的高度与新时期文学的限度
《文艺争鸣》2012年第6期70-75,共6页曹禧修 
关于鲁迅,我同意对他进行这样的价值定位:鲁迅是与孔子同等重要却比孔子更具现代意义和民族精神的资源,这是已然走在现代化路上的中华民族无上宝贵的资源。回顾鲁迅研究近百年历程,尽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总难免不犯类似...
关键词:鲁迅研究 新时期文学 20世纪80年代初 《孔乙己》 封建科举制度 国民劣根性 封建教育制度 民族精神 
我这样解“排”被引量:1
《语文教学之友》2012年第1期34-34,共1页刘善毅 
正经典的作品总是会引起人们更细致更深刻的探究。鲁迅的《孔乙己》就是这样,单是对"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就有过许多研究略陈浅见,以就教于方家。不能孤立地看待"排"字,这是许多研究文章提到了的,笔者也这样认为。不能把"不回答"、"...
关键词:孔乙己 鲁迅 处理方式 排出 回答 封建教育制度 行为 孤立 结合起来 探究 
论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大家》2011年第24期234-234,共1页谭绍奇 王旭 
一、梁启超的教育思想近代史,是中国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而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色历史",面对当时封建教育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阻滞以及国家、民族所处的"内忧外患"的窘境,梁启超发出了"今日为中国前途计,莫亟于教育"的呼喊。
关键词:梁启超 教育思想 当代价值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育事业 封建教育制度 开民智 教育宗旨 帝国主义侵略 借鉴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