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读

作品数:2867被引量:1036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珍贾桂强简海红孙丽平胡云信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学语文教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车辙与脚印——《史铁生作品选读》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8期63-65,共3页蒋兴超 
【教学目标】1.体味母亲艰难的爱2.理解史铁生的精神变化及伟大品格【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手上拿到的资料,由《秋天的怀念》《合欢树(节选)》《我与地坛(节选)》组成,这三个文本都是写母亲的。在史铁生所有的作品中,只有这三篇是...
关键词:史铁生 我与地坛 合欢树 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作品选读 
创意:让学生动起来
《中学语文教学》2018年第6期62-63,共2页徐思源 
《送李愿归盘谷序》是韩愈的名作,收入苏教版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关键词:《送李愿归盘谷序》 学生 创意 唐宋八大家 选修教材 苏教版 选读 
《〈论语〉选读》适合定“点”教学——《敬鬼神而远之》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2015年第12期56-58,共3页方依德 
【教学目标】1.重点掌握“敢、务、敬、与、追、归、文章、畏、想、肆”在文中的意义。2.理解“子不语怪、力、乱、神”“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和“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含义。[重点难点】,3.初步理解孔子“重人事,敬鬼神...
关键词:教学设计 鬼神 选读 论语 教学目标 天命观 文章 
“植其杖而芸”释义考辨被引量:1
《中学语文教学》2015年第6期72-73,共2页孙文辉 
语文版《〈论语〉选读》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有记曰: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关键词:考辨 释义 语文版 子路 选读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附录》指瑕
《中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1期61-62,共2页孙富中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已三易其稿(2009年5月第3版,2012年6月第7次印刷),这门选修课也几乎成为广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了。然而其附录《唐宋八大家小传》和《“唐宋八大家”的由来》中存有问题,值得商榷,现不揣浅陋.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唐宋八大家” 附录 选读 散文 指瑕 2009年 必修课程 第3版 
生命需要“抚摸”——现代散文选读教学随笔之三
《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11期61-63,共3页蔡建明 
刘亮程先生,你的社会责任感哪儿去了?选编教材的专家社会责任感哪儿去了?!教完《寒风吹彻》,一位老师愤怒地责问,因为他的学生在课堂上问他:“老师,在这冷冰冰的世界,注定要寒风吹彻的人生里.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由此他认...
关键词:教学随笔 现代散文 《寒风吹彻》 社会责任感 选读 抚摸 生命 刘亮程 
写在备课本上的《〈史记〉选读》教学故事
《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7期59-63,共5页曹勇军 
我校高二备课组.从2010年11月16日始开设《〈史记〉选读》,至2010年12月30日结束,共计32课时。选上其中7篇课文,外加1次导读讲座、2次检测和1次探究小论文交流。整个选修模块教学热气腾腾,学生学习充满热情。我和备课组老师秉持“...
关键词:模块教学 选读 史记 备课本 2010年 故事 论文交流 备课组 
《唐诗宋词选读》课后练习教学实践与构想
《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2期53-56,共4页钱士宽 
课后练习题是教材编委针对教材内容设置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教师备课时的指南针。
关键词:课后练习题 教学实践 唐诗宋词 教材内容设置 选读 知识要点 学习过程 训练点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学探索被引量:1
《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11期45-48,共4页李鹏 
作为可读性非常强的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是一本很多老师从来都没有教过的新教材,无论是从专业报纸杂志还是网络上都很难找到相关的教学文章。而一些关于选修课教学的论述大多也是理论阐述多,具体指导少。相信对于...
关键词:教学探索 传记作品 选读 选修课教学 语文老师 高中语文 专业报纸 新教材 
寻寻觅觅探红楼——《〈红楼梦选读〉》教学构想之三
《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9期41-44,共4页胡云信 
阅读经典名著《红楼梦》,我们可以从贾府的衰败中,真切地捕捉到传统社会秩序行将解体的征兆;从小说描绘的生活场景中。具体地感受到日常生活的丰富内容以及传统的家族文化对感性生命的抑制:从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中。强烈地体验到爱...
关键词:《红楼梦》 教学构想 选读 寻觅 感性生命 经典名著 社会秩序 生活场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