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行》

作品数:28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爱华杨芳葛艳平黄春颖彭晓红更多>>
相关机构:济南市高新区春晖小学太仓市沙溪镇归庄小学常熟市琴湖小学寿宁县教师进修学校更多>>
相关期刊:《教育文汇》《新语文学习(小学作文版)》《小学生生活》《福建教育》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立足儿童视野探寻育德本真——以道德与法治《我能行》一课为例
《启迪与智慧(下)》2021年第9期79-79,81,共2页沈小奇 
“课程育人”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首要实施途径,学科育德成为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举措。本文依据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论述了在本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与需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珍视学生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课堂 育德  
《我能行》教学设计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1年第7期58-59,共2页杨爱华 彭晓红 
教学内容:《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我能行》教学目标:1.引导每个学生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欣赏自己,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加以保持和发扬。2.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愿意付出努力去不断进取,取得更...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教学设计 勇于拼搏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积极乐观 付出努力 《我能行》 
利用心理效应,重塑学生自信——以道德与法治《我能行》一课为例被引量:2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0年第7期44-46,共3页叶千红 
自信教育属于心理健康教育范畴,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内容。以《我能行》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巧借期待效应、暗示效应、霍桑效应、鲇鱼效应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点、克服自卑心理、强化自我悦纳、激活自信潜能,重塑学生自信。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心理效应 自信 
基于儿童心灵成长的差异教学初探--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我能行》为例被引量:1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第24期65-66,共2页余嘉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德育观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教师只有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让孩子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切实改变孩子深层的态度、观念、思维方式,从而确保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笔者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
关键词:《我能行》 二年级下册 统编教材 差异教学 心灵成长 法治 道德 儿童 
我能行
《散文选刊(中旬刊)》2019年第3期179-180,共2页朱彤彤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13课《我能行》第52—53页内容“我也能行”和绘本故事。教材分析:本节课聚焦学生自信心的呵护与培育。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发现“不行之处”的基础上,感知大家都有...
关键词:学生自信心 《我能行》 二年级下册 义务教育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引导学生 互相帮助 
《我能行》
《教育文汇》2018年第12期F0002-F0002,共1页王卓言 
呵护自信 培养自信——以《我能行》为例
《福建教育》2018年第22期59-60,共2页易晓亮 
《我能行》是《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个课题。本单元聚焦"学习"这一话题,针对部分小学生在低年级学习阶段出现了学业分化、习得性无力感和轻度厌学情绪的情况而设计。本课首先鼓励学生从发现自己"行"的点开始,"我...
关键词:《我能行》 自信 呵护 培养 习得性无力感 学习阶段 二年级下册 厌学情绪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活动的得与失
《中学教学参考》2013年第30期16-16,共1页周恒英 
新课改以来,看着轰轰烈烈的课堂活动,笔者原是忧喜参半,但经过不断地尝试,现在笔者终于有了收获。下面是笔者在课堂活动中的一些感悟。如在学习《我能行》时,笔者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1.故事导人。由一个学生讲述故事,提问:...
关键词:课堂活动 思想品德 得与失 初中 学生体验 《我能行》 “我能行” 教学设计 
我能行
《新语文学习(小学作文版)》2011年第7期60-61,共2页顾闻龙 杨芳 
“我能行!”这句话常常被我挂在嘴边,几乎成了我的口头禅。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只要遇到了困难,我总是对自己说:“我能行!”
关键词:小学 作文 语文教学 《我能行》 
我能行
《小学生阅读与写作(一.二年级版)》2011年第1期4-4,共1页杨成琳 
今年“六·一”,学校举办第二届“金话筒”主持人大赛,我被选为大赛的主持人。站在台上,我心里像揣了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
关键词:《我能行》 小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