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

作品数:1555被引量:33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黄东花吴彩棉王辉赵建国管淑红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交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语文学习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言说和言说的语境问题--重读《穿井得一人》被引量:1
《语文学习》2020年第1期59-62,共4页詹丹 
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除了选入外国的两则伊索寓言外,还选了中国古代《列子》中的《杞人忧天》和《吕氏春秋》中的《穿井得一人》两则寓言。《杞人忧天》的故事已是成语,为世人所熟知,而《伊索寓言》的两则,又...
关键词:《伊索寓言》 《吕氏春秋》 语文教材 伊索寓言 统编教材 传统教材 《列子》 《语文》 
《读〈伊索寓言〉》课堂实录
《语文学习》2006年第12期25-27,共3页董承理 
师:《读(伊索寓言)》这篇文章,同学们在上课前已经读过了。现在.我们来讨论预习时请大家思考的两个问题:这篇文章是讲什么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目的是什么?
关键词:《读〈伊索寓言〉》 课堂实录 《读(伊索寓言)》 文章 课前 同学 预习 
不是道德判断,是审美判断——释去学生对《读〈伊索寓言〉》的一处阅读困惑被引量:1
《语文学习》2006年第4期37-38,共2页陈琦 
在《读〈伊索寓言〉》课文最后一段里,钱钟书先生提到卢梭有一个观点,即小孩子看了《乌鸦和狐狸》后,“不会同情被骗的乌鸦,反会羡慕善骗的狐狸”。笔者在授课时发现,学生对钱先生引用卢梭观点的用意——为下文引出作者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读〈伊索寓言〉》 道德判断 审美判断 阅读教学 钱钟书 语文 中学 学习难点 
花开两朵 各表一枝——《读〈伊索寓言〉》差异性教学案例
《语文学习》2005年第4期26-28,共3页陈赣 
背景:2004年我校高三年级暑期进行了重新编班,我教一个生物班和一个综合班,两个班的层次差距较大。生物班的学生大多是年级优秀学生,他们学习积极主动;综合班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课堂秩序较差。刚上两个班的时候.我基本...
关键词:《读(伊索寓言)》 差异性教学 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教学效率 高中 三年级 现代文阅读 语文 沪教版 
读《伊索寓言》(高中第二册/7)
《语文学习》2003年第7期56-63,共8页祁兵 
关键词:《伊索寓言》 高中语文第二册 语文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寓言 
一堂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课
《语文学习》2003年第3期18-20,共3页孙美菊 
关键词:教学任务 中学 语文 教学模式 教学案例 评析 《读〈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幼稚”“浅薄”吗?——读《读〈伊索寓言〉》
《语文学习》2003年第2期26-27,共2页吴国林 
关键词:《伊索寓言》 高中 语文 备课参考 
钱钟书先生《读<伊索寓言>》
《语文学习》1996年第7期13-16,共4页臧克和 
文章选自钱钟书先生的《写在人生边上》。这个散文集是作者的第一个集子,最早由上海开明书店1941年12月出版。内容除了这篇《读〈伊索寓言〉》外,另收有《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窗》、《论快乐》、《说笑》、《吃饭》、《谈教训》、...
关键词:伊索寓言 钱钟书 寓言故事 开明书店 人生 高中语文 散文集 作者 狐狸 科学出版社 
《〈诗经〉两首》≠《两首〈诗经〉》
《语文学习》1995年第1期20-20,共1页王琼 
《语文学习》1994年第8期上刊登了题为《〈诗经〉能用"两首"来限制吗?》的文章。该文引入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认为,高中语文课本将《〈诗经〉两首》作为文章的题目是"不符合语言规范"的。课文中类似的错误还有《〈伊索寓言〉二则》...
关键词:诗经 非集合概念 语文学习 伊索寓言 语言规范 语文课本 梦溪笔谈 文章题目 不符合 孟子 
《诗经》能用“两首”来限制吗?
《语文学习》1994年第8期22-23,共2页张友林 
《<诗经>两首》是高中五册的一篇课文题目。很明显,"两首"是用来限制《诗经》的,这种说法是否合乎语言规范?我认为值得商榷。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什么叫集合概念,什么叫非集合概念。
关键词:集合概念 语言规范 中五 清雄 用表 伊索 梦溪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