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伊索寓言〉》

作品数:53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傅书华陈琦谢莉高晶李安全更多>>
相关机构:象山县教育局太原师范学院吉安一中重庆外国语学校更多>>
相关期刊:《新课程研究(下旬)》《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名作欣赏(上旬)》《内蒙古教育》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名人简介
《写作(中)》2016年第2期56-56,共1页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现代作家、著名学者。他博学多能,学贯中西,曾任西南联大、暨南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
关键词:《读〈伊索寓言〉》 《写在人生边上》 简介 名人 《宋诗选注》 短篇小说集 《谈艺录》 《管锥编》 
我的三节语文课
《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年第8期58-59,共2页梁君祥 
作为语文老师,常常为自己所教科目而自豪。是的,在所有学科中,有哪一科能比得上语文丰富多彩?语文教师,有可能成为这样一种人:他博览群书,学识广博;他胸襟开阔,精神强健;他兴趣广泛,热爱生活。作为语文老师,常常困扰不堪,...
关键词:语文课 《读〈伊索寓言〉》 《寻隐者不遇》 语文教育 文学大师 《桃花源记》 语文老师 高一学生 
在阅读中插上思维的翅膀——《读〈伊索寓言〉》教学案列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2014年第1期60-60,共1页王剑 
一、问题背景 《高中新课标》指出:“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
关键词:《读(伊索寓言)》 教学案列 阅读 高中学生 思维 语文学习 身心发展 文化积累 
再创读书法——读《读<伊索寓言>》有感
《内蒙古教育》2013年第8期76-77,共2页李俊仙 
钱钟书读《伊索寓言》读出一个新的《伊索寓言》,或者可以说又创造出一部新寓言——钱钟书寓言。这个新寓言在一定意义上甚至超过《伊索寓言》,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但我并没有否认《伊索寓言》自身的价值。相比较而言,钱钟书的《读...
关键词:《读〈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 读书法 《读(伊索寓言)》 再创 钱钟书 阅读习惯 读书方法 
《读〈伊索寓言〉》文本处理利弊谈
《文学教育》2012年第21期120-121,共2页高晶 
王荣生先生依据"文选型"教材选文的不同功能,把选文类型划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由此我们不难推断出:对于不同的选文类型,语文教材的编撰者在文本处理上理应有所侧重——"定篇"应着眼于对本民族及世界的优秀文学文化作...
关键词:《读〈伊索寓言〉》 文本处理   
理性的光辉 智慧的力量——《读〈伊索寓言〉》赏析
《飞天》2010年第12期11-12,共2页荣岩 
《读〈伊索寓言〉》选自《写在人生边上》,是被人们誉为"正直而圆通的学者"、"20世纪最具智慧头颅"的钱钟书先生的杰作。此文是一篇把深邃睿智的思想蕴含在看似矛盾、看似悖论的议论文字中的读后感。
关键词:伊索寓言 钱钟书 智慧 寓言故事 作者 无理性 人生 思想蕴含 文章 议论文 
再读《伊索寓言》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0年第11期91-91,共1页熊卫国 刘大雄 
语文教材第二册选编了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读〈伊索寓言〉》一文。读罢此文,不由得为钱先生思想的睿智及思索的深度而折服,不过很多事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文中节选的某些寓言,本人与钱先生有些不同的看法。这里笔者并没有与钱先...
关键词:《伊索寓言》 《读〈伊索寓言〉》 著名学者 语文教材 钱钟书 睿智 仁者 
以智慧去沉思:从《读〈伊索寓言〉》说开去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0年第3期82-86,共5页李安全 
"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是那种能使人的灵魂受到莫名的震颤,以智慧去沉思人生奥秘,具有思想深度的作品。"(鲁枢元主编:《文学理论》)优秀的文学作品应当是有思想深度的,应当是作者智慧的凝结。相应地,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其实也是透过语言...
关键词:伊索 鲁枢元 钱锺书 艺术作品 《语文》 文学作品 援之以手 使人 男女授受不亲 思想深度 
《读〈伊索寓言〉》拓展阅读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09年第5期21-23,共3页钱钟书 张雪梅 
课文导入: 据说钱钟书在抓周的时候抓到了一本书.所以他的父亲给他取名钟书。这个名字名副其实。钱钟书一辈子读书写书,然而他绝不是一个书呆子。广博的学识、对人生的洞见以及对生活所持的真、痴的态度统一起来,才是一个立体的钱...
关键词:《读〈伊索寓言〉》 拓展阅读 钱钟书 课文导入 读书 广博 
给教参挑刺——《读〈伊索寓言〉》中有关蝙蝠故事的原文与寓意辨析
《语文教学之友》2009年第5期38-39,共2页朱益嫣 
苏教版职高《语文》第四册开篇选了钱钟书先生的《读〈伊索寓言〉》。可以说此文“借《伊索寓言》里的九个寓言故事连类引申,洞烛世相”,的确“化陈腐而为神奇,开生面而破余地”。然而在分析课文第四小节时,我发现教参说法值得商榷。
关键词:《读〈伊索寓言〉》 寓言故事 教参 《语文》第四册 寓意 原文 蝙蝠 《伊索寓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