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多

作品数:14被引量:3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艾斯纳教育教学艺术教学游戏设计中小学英语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教育评论》《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教育与教学研究》《高教论坛》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学教师课堂技术融合影响因素研究的质性元分析被引量:4
《全球教育展望》2022年第3期111-128,共18页马云多 刘力 
信息技术的迭代出新推动了教师技术融合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双重发展。本文尝试采用质性元分析对19个国家和地区的31项研究成果进行深度阐释,以探明教师技术融合受到哪些重要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又是如何相互关联。本研究发现,教师综合评...
关键词:技术融合 中学教师 质性元分析 建议 
我国教学艺术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1
《课程.教材.教法》2019年第9期71-78,共8页马云多 郭文莉 刘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研究对象的拓展、研究模式的完善和研究主题网络的建构,教学艺术论逐步形成了由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分科理论和专题理论四大分支构成的学科体系。其间,人们深化了对教学艺术本质的认识,形成了教学艺术创造一教学...
关键词: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论 学科体系 展望 
艾斯纳教育批评论中的语言被引量:3
《教育评论》2014年第11期165-167,共3页马云多 
教育批评的对象是教育鉴赏所达到的教育事务或事件中的种种品质。由于这些品质复杂精微、不可言喻,超出了数字和命题等推论性语言所能表述的范围。艾斯纳认为,如果要揭示这些品质,进而使人们认识和理解这些品质,就必须借助于诸如诗歌、...
关键词:教育批评 非推论性语言 深度描述 价值 
19世纪至20世纪美国课程改革的演变及其启示
《教育探索》2014年第4期151-153,共3页马云多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课程改革主要经历了科学化课程编制、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和社会重建主义与课程改革三个阶段。给我们的启示是:首先,课程是一个文化要素的选择过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文化中已有的差异和不同;其次,美国这三股课...
关键词:美国 课程改革 文化选择 互动 
教育鉴赏及其可能:艾斯纳的观点被引量:2
《教育评论》2014年第1期165-167,共3页马云多 
艾斯纳认为,作为一种感知艺术,教育鉴赏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视觉感官的"看"使那些隐藏于学校和课堂环境中各种复杂精微且不可言喻的事物品质得以显现,其基本方法是"认识的看"。艾斯纳认为,不能把"认识的看"仅仅当作是一个简单的"看"的...
关键词:教育鉴赏 认识的看 品质 鉴赏力 
艾斯纳论教学艺术被引量:2
《教育评论》2012年第5期162-164,共3页马云多 
在艾斯纳看来,教学艺术是一个隐喻概念,意味着教学和艺术两者间具有内在的契合和共通,且集中体现在都需要人的鉴赏、想象和创造。艾斯纳对教学艺术实践未作系统阐释,不过,依据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仍可将其勾画为体验、构思和表现三个基...
关键词:艾斯纳 教学艺术 隐喻 即兴创作 
中小学英语教学游戏设计的五大原则被引量:8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第6期122-124,共3页马云多 
中小学英语教学游戏的意义在于使学生获得内心自由、愉悦的同时,提供给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上发展的无意识的推力。而这一推力的发生必须建基于深入理解游戏的特性和运行机制上,经历教师的全盘考虑及合理且精心的设计,强调在整个设...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 游戏设计 原则 
从英语语法课程与精读课程的比较中看英语专业语法教学被引量:2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146-149,共4页马云多 
中外语法教学发展的历史与内在逻辑确认了其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把英语语法课程和精读课程中的语法教学放在一起讨论,目的在于避免以往独立、线性语法教学的局限,主张一种结合互补式的教学模式,以使语法教学合成一个结构体系,并在此基础...
关键词:语法 语法教学 英语语法课程 精读课程 
生命教育与中小学英语教学被引量:2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155-158,共4页马云多 
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2009)规划立项课题"中小学英语课程实施中的生命教育研究"之研究成果
生命教育源于西方,在经历中国化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和形成了独有的本体理论、概念范畴和体系框架。将生命教育渗透到中小学英语教学,旨在倡导在英语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引导和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实现...
关键词:生命教育 中小学英语教学 隐性方法 
中学生课堂环境感知的差异性——以某市为考察中心被引量:3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年第1期71-73,共3页马云多 
本研究采用整班随机抽样选取某市四所普通中学的602名学生,运用"课堂环境量表"(CES)考察中学生课堂环境的感知差异。结果发现,(1)本研究采用的"课堂环境量表"(CES)简易版本三个维度在中国的课堂环境中同样具有心理测量学所需的信度和效...
关键词:中学生 课堂环境 感知 差异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