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臣

作品数:16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写作行为文体感泰山神文体语言文体意识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学教育》《现代教育》《语文建设》更多>>
所获基金: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礼记》类纂:经文秩序重建及其意义
《泰山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92-98,共7页王元臣 
《礼记》类纂是对《礼记》全书篇次与内容进行分类编纂的整理方式,是《礼记》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传统经学时代,《礼记》类纂背负着“割裂经文”的罪名而屡遭诸儒非议,又因其“以类相从”的编纂体例,其著述常被斥为“如抄书”之类书。...
关键词:《礼记》 类纂 文本秩序 礼学体系 
重申儒家“养正以礼”的教育意蕴与价值
《当代教育科学》2017年第6期78-80,91,共4页王元臣 
"养正以礼"是一种基于儒家"人性善"思想的德育课程与教学观。以德性教育为重心,把礼仪教育放在首位,是两千年来中国传统启蒙教育的历史实践。儒家对这一教育理念有着深刻阐述,并认为这是"真教术",培养的是"真人才"。养正以礼,让儿童学做...
关键词:儒家 蒙学 礼仪 儿童德育 
传统蒙学识字教学智慧及启示被引量:2
《语文建设》2014年第2期67-69,共3页王元臣 
传统蒙学语文识字教学一直采取的是集中识字的方法。所谓集中识字,就是让儿童在入学一年左右的时间,通过使用《三字经》《百家姓》《干字文》等教材,集中认识两干多字。张志公先生说:“识字教育是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很突出...
关键词:传统语文教育 集中识字教学 教学智慧 蒙学 语文识字教学 《百家姓》 《三字经》 识字教育 
人的未完成性的补偿:文化成人与教育析论被引量:1
《继续教育研究》2013年第9期47-50,共4页王元臣 
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他的未完成性。人的未完成性里面,蕴含着人的生成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但是这种发展的可能性是无定向的,具体的发展过程则依赖于出生后的文化与教育。人作为未完成性的动物,依靠文化踏上为人的道路,人的行为...
关键词: 文化 生成 教育 
走出“个性创作”与“真情实感”的藩篱被引量:5
《上海教育科研》2013年第10期69-71,共3页王元臣 
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有创意,要让学生有个性的表达,这与教学实践中创作性文体的"不可教性"相矛盾;强调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一方面与学生成长发展期的心理特点相冲突,另一方面也淡化了作文"可教性"技能的训练和指导。这是对"写作"概念...
关键词:个性创作 真情实感 课程标准 写作教学 可教性 
践仁以知天:牟宗三新儒学审美的道德进路被引量:3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77-81,共5页王元臣 
牟宗三在晚年提出了著名的"真善美的分别说与合一说"。他认为"分别说"的美,是人的"妙慧静观中直感于气化光彩的自在闲适的愉悦",虽能使人自在洒脱,但因"无道德之提起",终非本真之美,它很容易使人耽溺消极,有极大弊害。他强调道德主体的...
关键词:牟宗三 分别说 合一说 审美判断 道德 
范梅南教育现象学的伦理蕴含被引量:1
《泰山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133-136,共4页王元臣 
教育现象学作为西方教育科学领域研究范式的重要转变,因其实践的品性逐步成熟而被认同,如今已成为较有影响的教育研究范式。伦理思想是该研究范式的重要维度,范梅南教育现象学思想代表了北美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教育意向"、"教育机...
关键词:范梅南 教育现象学 替代父母 教育机智 教育意向 
儒家尊德性的学习观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2
《泰山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131-135,共5页王元臣 
与西方知识观不同,中国传统儒家把德性作为知识的主体,以德性为知识的根基。儒家基于这种知识观提出"尊德性而道问学"的学习观,在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和方法上,明显体现出道德至上的价值倾向。儒家的这种学习观对纠正当代教育知性太过、...
关键词:儒家 知识观 学习观 德性 
论泰山神民间信仰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68-69,共2页刘静园 王元臣 
2006年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262006050)
泰山神民间信仰有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它是以汉民族传统文化为深刻社会背景的社会现象,广泛地渗透到底层社会的每个角落和广大民众的心灵里。作为一种准宗教信仰,泰山神民间信仰里面有宝贵的和谐思想的文化资源,对泰山神民间信仰加...
关键词:泰山神 民间信仰 宗教 和谐社会 
高考大纲对作文中网络语言使用的排斥性规定值得商榷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7年第8期79-80,共2页王元臣 刘哲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招生大纲》近日发行,考纲规定,语文不考繁难字,作文要平时训练各种文体,使用生造的网络语言可能会被扣分。高考大纲对学生作文中网络语言使用的这种排斥性规定实在很突兀,其合理性值得商榷。
关键词:网络语言 学生作文 语言使用 排斥性 大纲 高考 定值 全国统一考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