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云

作品数:10被引量:7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红碎茶品质红碎茶多糖水解酶水解酶制茶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茶叶通讯》《茶叶科学》《福建茶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重点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砖茶氟含量偏高的原因分析研究被引量:12
《茶叶通讯》2003年第2期3-6,共4页罗淑华 贾海云 童雄才 彭福元 
湖南省计委"九五"资助项目"提高砖茶品质的综合技术研究"的专题内容之一
我省砖茶主产区的茶园土壤氟含量低于全国土壤含氟的平均水平,上壤氟不是砖茶氟含量偏高的原因;砖茶工序对茶坯氟含量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茶树富集氟的能力很强,尤其是叶片,而骨干枝上老叶的氟含量一般在2000mg/kg以上;不同品种富集氟...
关键词:砖茶  含量 土壤 黑毛茶原料 鲜叶采割 粗纤维 经济学 
砖茶中氟的浸出规律研究被引量:28
《茶叶科学》2002年第1期38-42,共5页罗淑华 贾海云 童雄才 彭福元 史端甫 刘霞林 
湖南省计委"九五"重点支助项目专题内容之一
研究结果表明,砖茶中全氟含量与水浸出氟含量呈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砖茶的氟浸出量与煮熬(或冲泡)时间之间呈极显著的对数函数曲线相关;砖茶的氟浸出量与煮熬(或冲泡)次数呈极显著的指数函数曲线相关;茶水比越小,砖茶氟浸出率越高,茶水...
关键词:砖茶 浸出规律 氟摄入量 浸泡 饮茶卫生 
试论提高我省绿茶品质的技术途径
《茶叶通讯》1997年第1期26-27,31,共3页贾海云 
本文对我省绿茶品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强调了提高我省绿茶品质的技术途径是:一推广绿茶良种,加快良种茶园的建设;二改进栽培技术,茶园管理着重抓提早春茶开采期和春茶产量两方面;三加工工艺着重改善干茶色泽和条索;...
关键词:湖南 绿茶 品质 茶树栽培 茶叶加工 
高香绿茶工艺技术研究报告被引量:5
《茶叶通讯》1995年第3期5-9,共5页殷建平 贾海云 胡松柏 谭正初 彭继光 
针对我省大量中、低级鲜叶原料产品经济价值低,传统绿茶难于打开新的市场等情况,1991~1994年研究了高香绿茶工艺技术,即鲜叶(3~4级)→预处理(日光照射15~30min,摊放8~10h,中途翻叶3~5次)→杀青→...
关键词:高香绿茶 工艺 鲜叶预处理 绿茶 茶叶加工 
外源多糖水解酶提高红碎茶品质技术研究 Ⅵ.红碎茶初制中多糖水解酶酶法制茶配套工艺技术研究被引量:8
《茶叶通讯》1992年第1期24-28,共5页毛清黎 彭继光 贾海云 谭振初 曾洪涛 
本研究1989年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本文通过对不同鲜叶萎凋程度、不同发酵时间、不同干燥温度对多糖水解酶(PSH)制茶效应的影响研究,找出了酶法制茶配套工艺及技术指标。证验结果表明,将酶液在揉切前均匀喷雾加入萎叶,萎叶水分控制在68%左右,茶叶在制品发酵时间比常规制...
关键词:多糖水解酶 红碎茶 茶叶加工 
外源多糖水解酶提高红碎茶品质技术研究 Ⅲ.多糖水解酶粗酶液发酵生产技术及制茶效应研究被引量:16
《茶叶通讯》1991年第4期14-18,共5页毛清黎 彭继光 贾海云 谭振初 曾洪涛 
本研究1989年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本文研究了多糖水解酶粗酶液发酵生产技术及其对红碎茶加工的增质效应。通过稻草培养基加10%~20%副茶粉接种 AS3.3711或副茶粉培养基接种 HNT—1的固体培养,纤维素酶活性达590u/ml,果胶酶活性达580u/ml。所制红碎茶水浸出物增加2.8~...
关键词:红茶 品质 多糖 水解酶 发酵 茶叶 
外源多糖水解酶提高红碎茶品质技术研究 Ⅱ.红碎茶初制中多糖水解酶成品酶的应用方法研究被引量:5
《茶叶通讯》1991年第2期9-12,23,共5页毛清黎 彭继光 贾海云 谭振初 曾洪涛 
本研究1989年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本文研究了多糖水解酶成品酶在红碎茶初制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不同酶液浓度、液叶比与不同 PH 条件的效应试验,找出了适宜的工艺指标。果胶酶用于红碎茶初制的适宜浓度为1%~2%,液叶比为2:10,pH 为4.0~4.4。纤维素...
关键词:红碎茶 品质 多糖水解酶 制茶 
外源多糖水解酶提高红碎茶品质技术研究 Ⅰ.红碎茶初制中外源多糖水解酶的增质效应研究被引量:6
《茶叶通讯》1991年第1期1-6,50,共7页毛清黎 彭继光 贾海云 谭振初 曾洪涛 
本研究1989年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本文通过多糖水解酶(PSH)成品酶和自产粗酶液的制茶小试及大生产试验,研究了红碎茶初制中外源多糖水解酶的增质效果,结果表明:外源多糖水解酶可使红碎茶水浸出物平均增加4.51%以上;茶叶素平均提高0.23%,其它品质成分也有所增加。外形色...
关键词:多糖水解酶 红碎茶 品质 增质效应 
名茶新型炒制装置研究报告
《茶叶通讯》1991年第1期15-19,共5页殷建平 贾海云 杨跃松 谭振初 
名茶新型炒制装置选定以水或油水混合液为传热介质,温度较恒定,可满足名茶做条、整形、提毫以及烘焙工序对温度的要求。该装置集中使用燃料供热,有利名茶“保色、保尖、保毫”,提高名茶品质,提高制茶工效。克服了传统灶具的单锅、量少...
关键词:茶叶 炒制装置 研究报告 
利用外源天然酶提高红碎茶品质研究初报被引量:15
《福建茶叶》1990年第2期18-21,17,共4页谭振初 毛清黎 贾海云 殷建平 杨耀松 
利用茶幼果中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鲜叶的条件,以之作为外源多酚氧化酶载体,在20~30%的比例用于红碎茶加工进程,能明显提高成茶的茶黄素含量,减少茶褐素,从而改善红茶的品质。但过量或成熟度高的幼果,则对品质不利。如何从幼果中提取酶...
关键词:红碎茶 品质 天然酶 外源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