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振初

作品数:10被引量:4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红碎茶红碎茶品质多糖水解酶水解酶初制更多>>
发文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茶叶加工》《茶叶通讯》《福建茶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湖南黑茶花色品种的发生与发展史略被引量:9
《中国茶叶加工》2007年第4期50-52,共3页萧力争 郭则之 谭振初 
文章回顾了湖南黑茶的产销历史,湖南黑茶主要花色品种的发生和发展历史,以及近年湖南黑茶新产品的开发生产现状。作者认为湖南黑茶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
关键词:湖南黑茶 边销茶 茯砖茶 黑砖 花砖 青砖 花捲 天尖 
茶幼果多酚氧化酶的提取与贮存研究被引量:2
《茶叶通讯》1997年第3期22-24,27,共4页谭振初 
本文研究了茶幼果多酚氧化酶的提取与贮存方法。结果表明,以毛~6月分的茶幼果为原料提取的多酚氧化酶(PPO)粗酶液具有较高的酶活性,它在4C冰箱中的有效贮存时间为14d左右。应用该酶液加工红碎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原料中多酚氧...
关键词:茶幼果 多酚氧化酶 提取 贮存 红碎茶 茶叶加工 
外源多糖水解酶提高红碎茶品质技术研究 Ⅵ.红碎茶初制中多糖水解酶酶法制茶配套工艺技术研究被引量:8
《茶叶通讯》1992年第1期24-28,共5页毛清黎 彭继光 贾海云 谭振初 曾洪涛 
本研究1989年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本文通过对不同鲜叶萎凋程度、不同发酵时间、不同干燥温度对多糖水解酶(PSH)制茶效应的影响研究,找出了酶法制茶配套工艺及技术指标。证验结果表明,将酶液在揉切前均匀喷雾加入萎叶,萎叶水分控制在68%左右,茶叶在制品发酵时间比常规制...
关键词:多糖水解酶 红碎茶 茶叶加工 
外源多糖水解酶提高红碎茶品质技术研究 Ⅲ.多糖水解酶粗酶液发酵生产技术及制茶效应研究被引量:16
《茶叶通讯》1991年第4期14-18,共5页毛清黎 彭继光 贾海云 谭振初 曾洪涛 
本研究1989年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本文研究了多糖水解酶粗酶液发酵生产技术及其对红碎茶加工的增质效应。通过稻草培养基加10%~20%副茶粉接种 AS3.3711或副茶粉培养基接种 HNT—1的固体培养,纤维素酶活性达590u/ml,果胶酶活性达580u/ml。所制红碎茶水浸出物增加2.8~...
关键词:红茶 品质 多糖 水解酶 发酵 茶叶 
外源多糖水解酶提高红碎茶品质技术研究 Ⅱ.红碎茶初制中多糖水解酶成品酶的应用方法研究被引量:5
《茶叶通讯》1991年第2期9-12,23,共5页毛清黎 彭继光 贾海云 谭振初 曾洪涛 
本研究1989年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本文研究了多糖水解酶成品酶在红碎茶初制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不同酶液浓度、液叶比与不同 PH 条件的效应试验,找出了适宜的工艺指标。果胶酶用于红碎茶初制的适宜浓度为1%~2%,液叶比为2:10,pH 为4.0~4.4。纤维素...
关键词:红碎茶 品质 多糖水解酶 制茶 
外源多糖水解酶提高红碎茶品质技术研究 Ⅰ.红碎茶初制中外源多糖水解酶的增质效应研究被引量:6
《茶叶通讯》1991年第1期1-6,50,共7页毛清黎 彭继光 贾海云 谭振初 曾洪涛 
本研究1989年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本文通过多糖水解酶(PSH)成品酶和自产粗酶液的制茶小试及大生产试验,研究了红碎茶初制中外源多糖水解酶的增质效果,结果表明:外源多糖水解酶可使红碎茶水浸出物平均增加4.51%以上;茶叶素平均提高0.23%,其它品质成分也有所增加。外形色...
关键词:多糖水解酶 红碎茶 品质 增质效应 
名茶新型炒制装置研究报告
《茶叶通讯》1991年第1期15-19,共5页殷建平 贾海云 杨跃松 谭振初 
名茶新型炒制装置选定以水或油水混合液为传热介质,温度较恒定,可满足名茶做条、整形、提毫以及烘焙工序对温度的要求。该装置集中使用燃料供热,有利名茶“保色、保尖、保毫”,提高名茶品质,提高制茶工效。克服了传统灶具的单锅、量少...
关键词:茶叶 炒制装置 研究报告 
谈谈中小叶种红茶色泽及其改进途径被引量:1
《福建茶叶》1991年第2期37-39,共3页谭振初 
一、前言 众所周知,中小叶种红碎茶素以外形美观,做工精细,在红茶的拼配中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然而,就中小叶种红碎茶外形色泽而言,却只有春茶和秋茶的一部分较好,达到乌黑油润的要求,而夏、秋茶的大部分茶叶色泽均为棕褐或棕黄,特别是...
关键词:红茶 中小叶种 色泽改良 
利用外源天然酶提高红碎茶品质研究初报被引量:15
《福建茶叶》1990年第2期18-21,17,共4页谭振初 毛清黎 贾海云 殷建平 杨耀松 
利用茶幼果中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鲜叶的条件,以之作为外源多酚氧化酶载体,在20~30%的比例用于红碎茶加工进程,能明显提高成茶的茶黄素含量,减少茶褐素,从而改善红茶的品质。但过量或成熟度高的幼果,则对品质不利。如何从幼果中提取酶...
关键词:红碎茶 品质 天然酶 外源性 
儿茶素对茶黄素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
《茶叶科学技术》1989年第3期26-28,16,共4页谭振初 
影响红茶品质的主导因子是鲜叶中儿茶素类物质,及具酶性氧化所产生的茶黄素(TF).由于儿茶素组成复杂,化学性质活泼,在制红茶过程中发生迅速而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影响着其它物质的转化,它是决定红茶品质的关键.自1957年Roberts E.A.H发现...
关键词:茶黄素 茶品质 鲜叶 云南大叶种 茶叶专家 控制途径 儿茶素类 一芽三叶 多酚氧化酶活性 大叶云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