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星

作品数:21被引量:187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大学生中国教育流动儿童学业负担中介作用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上海教育科研》《教育学术月刊》《教育科学论坛》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中国家庭教育研究学科化的进程、定位和策略被引量:1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4年第4期47-60,共14页童星 缪建东 
国家社科基金2020年度教育学青年项目“家校合作对学前流动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影响的实验追踪研究”(CHA200262)。
我国家庭教育研究已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正处于从研究领域向学科化的转向阶段。家庭教育学并不完全符合传统的学科评价标准,但符合现代学科对于独立学科的界定。新中国成立后,家庭教育研究的学科化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新...
关键词:家庭教育研究 学科化 学科评价标准 学科属性 学科建设 
亲子关系对高年级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与作用机制被引量:2
《教育学术月刊》2023年第4期26-32,共7页童星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家校合作对学前流动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影响的实验追踪研究”(编号:CHA200262);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家庭教育对青少年道德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编号:2018SJZDA084);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中小学家校合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与应用研究”(编号:D/2020/01/66)。
采用1692名高年级小学生的调查数据,运用OLS回归分析和多重中介模型,分析亲子关系对高年级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亲子关系对高年级小学生道德行为有显著正向的直接影响,其中母子关系的作用要大于父子关系的作用。...
关键词:亲子关系 高年级小学生 道德情感 道德认同 道德行为 
父母教养方式对高年级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
《少年儿童研究》2022年第9期67-73,80,共8页童星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家庭教育对青少年道德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课题编号:2018SJZDA084);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中小学家校合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与应用研究”(课题编号:D/2020/01/66)的研究成果。
对1618名高年级小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配对样本T检验和OLS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高年级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发现高年级小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整体情况较好,在情感温暖、过度保护维度上母亲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父...
关键词:高年级小学生 父母教养方式 道德行为 
父母参与对我国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29篇定量研究的元分析被引量:1
《基础教育》2022年第4期76-83,共8页童星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家校合作对学前流动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影响的实验追踪研究》(项目编号:CHA200262);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家庭教育对青少年道德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9SJZDA084);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中小学家校合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D/2020/01/66)。
近些年,父母参与成为家庭教育法律政策关注点和社会热门话题。搜集近十年我国父母参与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29篇定量研究,其中包含了34个独立效应量,共26834名中小学生。采用元分析发现:父母参与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有中等程度的正...
关键词:父母参与 中小学生 学业成绩 元分析 
个体特征、学校组织氛围对教师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基于分层线性回归模型(HLM)的分析被引量:8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年第16期44-48,共5页魏叶美 童星 
2019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小学教师参与学校治理的表现模式与影响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9SJA04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运用分层线性回归模型,从个体特征和学校组织氛围两个层面探讨教师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个体特征层面上,教师在离职倾向上出现群体内分化,从教年龄与离职倾向表现出显著负向关系;学历越高,教...
关键词:个体特征 学校组织氛围 教师离职倾向 分层线性回归模式 
大学生学业拖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基于我国定量研究的元分析被引量:13
《高教探索》2020年第3期36-42,共7页童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家庭教育与儿童道德发展研究”(15JJD88000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家校社合育的模型建构与实施策略”(2019M651879);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家庭教育对青少年道德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2018SJZDA084)的阶段成果。
采用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大学生学业拖延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19篇定量研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学业拖延有中等程度的作用,情感温暖能减轻大学生学业拖延,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偏爱等教养方式则会加重学业拖延...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 大学生 学业拖延 元分析 
父母参与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教师关怀的中介作用被引量:20
《教育学术月刊》2020年第1期12-17,共6页童星 缪建东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小学教师参与学校活动表现模式与影响机制研究”(2019SJA047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家庭教育与儿童道德发展研究”(15JJD88000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家校社合育的模型建构与实施策略”(2019M651879)
采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分析流动儿童的父母参与、学校适应和教师关怀的关系,为父母和教师改善流动儿童在城市学校适应提供实证依据。研究发现:父母参与和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呈显著正相关;父母参与既能直接预测流动儿童的学校...
关键词:流动儿童 父母参与 学校适应 教师关怀 
父母、同辈群体对初中生反学校文化行为的影响——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分析被引量:1
《少年儿童研究》2019年第11期30-37,共8页童星 缪建东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家校社合育的模型建构与实施策略”(项目编号:2019M651879);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家庭教育对青少年道德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8SJZDA084)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包括校园欺凌在内的初中生反学校文化行为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初中阶段的数据,以社会控制论和群体内同化为理论基础,研究发现:父母定规矩、施惩罚等直接控制手段对初中生反学校文化行为影响甚微;父...
关键词:同辈群体 反学校文化 社会控制论 不良行为 简单粗暴 中国教育追踪调查 同化作用 校园欺凌 
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学习乐观的中介作用被引量:39
《高教探索》2019年第3期16-21,共6页童星 缪建东 
采用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CSDPS)的4627名大学生数据,主要探究学习乐观、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学业成绩三者的关系。结果发现:(1)自我效能感和学习乐观得分均值都较高;(2)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学习乐观和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3)...
关键词:大学生 积极心理学 自我效能感 学习乐观 学业成绩 
谁在大学担任学生干部?——大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
《高等理科教育》2018年第6期94-101,共8页童星 
文章采用CSDPS数据,以"理性人理论"和"教育阶层化"为理论视角,对大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个人和家庭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从自身来说,学业成绩越好,担任大学生干部的可能性越低,然而毕业后打算读研的大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可能性最...
关键词:大学生 学生干部 影响因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