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倩

作品数:10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翻译策略圣经汉译意象诗METROSTATION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求索》《电影文学》《中国翻译》《外语与翻译》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伍子胥变文》英译比较研究
《外语与翻译》2023年第1期50-55,共6页秦倩 颜方明 
2022年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敦煌变文英译研究》(项目号:GD22CWY10)阶段性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资助(项目号:19JNK05)。
《伍子胥变文》先后被著名汉学家韦利和梅维恒翻译成英文,介绍给英语世界的读者。韦利采取了节译策略,译文中删节了较多的内容,主要以讲故事为主。梅维恒采取了全译策略,译文在忠实的同时注重文学旨趣的再现。本文聚焦于比较研究两位译...
关键词:变文 翻译策略 韵文唱词 楔子 药名诗 
《圣经》汉译过程父权叙事的女性主义诠释
《外语与翻译》2021年第1期13-17,共5页颜方明 秦倩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圣经汉译过程文化博弈论”(课题号:GD15CWW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圣经》汉译话语动态诠释的文化研究”(项目号:16BYY027)阶段性成果。
《圣经》因其父权叙事而受到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抨击,一些中国学者也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分析了《圣经》诠释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但《圣经》汉译这方面的研究却处于缺失状态。结合历史文化语境,本文以汉语《圣经·新约》中耶稣论...
关键词:圣经汉译 女性主义 父权叙事 社会价值观 
《雅歌》汉译的意象审美重构研究
《圣经文学研究》2019年第1期277-301,共25页颜方明 秦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圣经汉译话语动态诠释的文化研究”(16BYY027)的阶段性成果~~
《雅歌》大量使用意象,对增强诗歌美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雅歌》的译者们多从'言''象'层面忠实再现原诗意象的浅层意义,而对深层次的审美'意图'关注不够。本文主张,《雅歌》的翻译应以原'意'为导向、原'象'优先、酌情换'言'变...
关键词:圣经汉译 意象 契合度 美学重构 
诗歌翻译意象再创造的审美层次论——以庞德的意象诗“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汉译为例被引量:6
《外语与翻译》2019年第2期33-37,I0001,共6页秦倩 颜方明 
庞德著名的意象诗“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在地铁站》)在中国已有近三十个译本,但这些译本或多或少存在语义和审美瑕疵。本文拟从原诗意象的语义与审美信息分析出发,提出诗歌翻译意象再创造过程的审美层次观,主张诗歌译者应充...
关键词:诗歌翻译 再创造 意象 审美层次 
严复与马礼逊的“信达雅”理论及圣经翻译对比研究被引量:3
《外语与翻译》2017年第1期15-20,共6页颜方明 秦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圣经》汉译话语动态诠释的文化研究”(16BYY027);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课题“传教士圣经汉译活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话”(13Y04);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圣经汉译过程文化博弈论”(GD15CWW06)的部分成果
严复和马礼逊都曾在自己翻译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信达雅"翻译原则,而且两人都进行过圣经翻译。从理论上看,这二者的"信达雅"原则在理论内涵和理论表征上相似程度很高。从他们所翻译的《马可福音》片段译文对比看,严复的翻译参考了马礼...
关键词:马礼逊 严复 信达雅 圣经翻译 翻译原则 
传教士《圣经》汉译的殖民语境顺应研究——以Logos从“言”向“道”转化的历时性诠释为例被引量:5
《中国翻译》2015年第1期45-49,共5页颜方明 秦倩 
2013年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课题"传教士<圣经>汉译活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话"(13Y04);2014年教育部哲学社科规划项目"翻译理据学研究"(14XJA740002)的阶段性成果
传教士《圣经》译者在前殖民和殖民时期在《圣经》汉译过程中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来顺应各时期跨文化语境和文化渗透的需要。这种调整主要表现为从早期的佛、道、儒话语以混杂式文化拼贴到后来的去佛化及有机的文化杂合策略。制约这种变...
关键词:《圣经》汉译 殖民语境 文化杂合 
光与影的力量——解读绘画元素光影在《到灯塔去》中的象征被引量:1
《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27期96-98,共3页曹霞 秦倩 
本文尝试从绘画元素的光影角度对伍尔夫的名作《到灯塔去》进行解读,剖析光影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探讨她如何以一种优美的"图式"来反映生活和经验,求得从内部结构到外部形式达到艺术上的和谐与统一。
关键词:到灯塔去 绘画 伍尔夫 
论古诗词的“张力美学”文本特征及其翻译策略被引量:4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3期133-136,共4页颜方明 秦倩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古典诗词英译研究新视角--主题与主题倾向下的社会文化语境关联性融合"(08K-06);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翻译学理论系统整合性研究"(08JJD74006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翻译创造的认知机制研究"
"张力"论源自新批评对诗歌美学特征的分析。该论自提出之后迅速发展为现代文艺美学的重要理论。但在发展过程中其自身的文本实体特征却没有得到足够的研究。"张力美学"作为中国古诗词重要审美特征,主要包括主题张力,意象组合张力,意义...
关键词:张力美学 古汉诗词 结构特征 翻译策略 
范畴原型观照下的影视片名翻译被引量:3
《电影文学》2009年第4期131-132,共2页颜方明 秦倩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翻译学理论系统整合性研究——语言哲学与认知语言学途径”的阶段性成果
影视片名翻译过程涉及的认知加工客体是源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资源,译者在客体之间寻找相似性和相关性的时候,范畴原型起着重要的作用。影视片名的翻译需要充分考虑语言形式审美范畴和文化审美范畴的因素。笔者从范畴原型视角出发揭示...
关键词:影视片名 范畴原型 语言形式 文化 审美 
原型范畴理论“是”与“非”
《求索》2008年第5期118-119,共2页秦倩 秦乐娱 
原型范畴理论的提出对于解释语符系统和语言意义的模糊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该理论强调范畴之间边界的模糊性和成员之间的相似性,它源自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和"家族相似"说。它使我们对语符系统及其意义的理解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但...
关键词:原型理论 原型 范畴 语言符号系统 语言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