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作品数:103被引量:965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史炳星任景业姜辉丽王鹏远黄小玉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主题:课程改革基础教育名词年级课程发展更多>>
发文期刊:《辽宁教育》《语言文字应用》《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教育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美丽的田园》教学课例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年第9期58-58,共1页侯慧颖 
自2018年起,北京师范大学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编委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做顾问,启动了"人工智能时代数学微课3.0研究"。3.0版本的微课不再是以"老师讲清楚"为目的,而是以"学生学明白"为主要目的,努力反映儿童真实的数学学习过程,师生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 教学课例 数学微课 数学学习过程 北师大版 人工智能时代 新世纪 一年级下册 
对一节数学课开课部分的评析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7年第9期29-30,共2页任景业 
收到一位老师的上课实录,说用到分享式教育教学的理念.让我看一下。考虑到这节课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很多名师也是这样上课的,便做一点评。
关键词:数学课 开课 教育教学 普遍性 上课 老师 名师 
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本然冲突与可能性纾解
《江苏教育研究》2015年第9期44-47,共4页赵庭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并非和谐共存,两者之间存有本然冲突。表现为教育理论的理想性与教育实践的务实性冲突,教育理论的宏观性与教育实践的复杂性冲突,教育理论的自洽性与教育实践的实效性冲突。纾解两者冲突的路径在于双方相互理解与合...
关键词: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本然冲突 纾解 
课堂,去哪儿?(二)——来自新世纪小学数学高研班的小组活动研讨
《小学数学教师》2014年第9期66-68,共3页王明明 张维国 叶建云 
课堂教学,有时会有很多人口和路径,但到底要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入口和路径,可能要先看出口在哪。所谓出口,也就是我们课堂学习的目标所在之地。因此,出口会告诉我们,课堂,去哪儿?由出口选择人口也会防止我们偏离方向。
关键词:课堂教学 小组活动 小学数学 高研班 课堂学习 出口 路径 人口 
课堂,去哪儿?(一)——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4版教材编写思路谈起
《小学数学教师》2014年第7期104-107,共4页王明明 
人生的每一段旅途都有两个要点,一个是起点,一个是终点。虽然我们都要从起点出发,但是我们最初的思考一定要从终点开始,即首先要有一个恰当的目标,当目标明确了,我们才能选择正确的起点和路径。旅途如此,课堂教学亦如此。
关键词:课堂教学 编写思路 小学数学 北师大版 第4版 教材 目标明确 旅途 
在好玩的数学中,感受规律的奥妙——二年级下册“‘重复’的奥妙”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4年第5期25-26,共2页王明明 
兴趣不仅是我们成年人会有的,也是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最好的动力.在小学阶段,相对于学科知识的学习,培养孩子的学科兴趣是更为重要的事情.在北师大版教材第四版的编写中,按照《数学课程标准(2011)》的要求重新撰写“综合与实践”的内容...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 二年级下册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规律 感受 北师大版教材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下)——读懂学生的建议(六)被引量:1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3年第12期8-10,共3页任景业 
成为注意对象并不一定成为思维对象。人们有时对一个对象看一眼,马上就转向其他了。人是理性的动物,存观察的同时是伴有选择的,是信念在支配其行动.并不是你让他做他才做。
关键词:学习过程 学生 思维对象 
学习过程(上)——读懂学生的建议(五)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3年第11期8-11,共4页任景业 
与思维过程相比,学习过程是比较宽泛的。学习过程中包含有若干个对学习单元、学习组块的准备、切入和思维分析过程。读懂学生,需要分析学生是把什么作为思维对象的,又对思维对象做了怎样的分析思考。除此之外,还要关注学习过程。要...
关键词:学习过程 学生 思维过程 思维对象 学习单元 需要分析 
我们怎样“理解”(下)——读懂学生的建议(四)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3年第10期25-27,共3页任景业 
俗话说:吃菜吃心,听话听音。理解,如果只弄懂字面意义肯定是不行的。我们都知道“古人请客”的笑话:有个人请客,看看时间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主人心里很焦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
关键词:“理解” 学生 意义肯定 客人 请客 主人 俗话 
我们怎样“理解”(上)——读懂学生的建议(三)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3年第9期7-9,共3页任景业 
前面我们用了大量的例子说明概念、符号、用语这些数学内容本身存在着共享异义、一词多义现象,这些现象是学生产生理解困难的客观因素。现在我们转换一下视角,从我们思维的角度(即主观的角度)看一下,我们是怎样进行“理解”这项工...
关键词:“理解” 学生 一词多义现象 数学内容 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 解困 生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