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

作品数:1539被引量:1317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冯全功张晶董晖葛金平徐敦广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语文教学之友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谈“窗”之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文学价值
《语文教学之友》2019年第10期32-34,共3页李兴宁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众多,但是"窗"作为传统意象的文学价值并未得到重点关注。其实"窗"在文学上所产生的含蓄与探求之矛盾的价值是十分独特的。探究"窗"之文学价值对于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彩内涵、寻求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具有独特的意义与...
关键词: 意象 古典诗词 文学价值 
解读古典诗词丰富意蕴之技巧
《语文教学之友》2014年第10期31-32,共2页梁龙开 
中国古典诗词虽然因其脍炙人口而备受高中学生喜爱,但是,教学古典诗词时,学生对蕴含于古典诗词中的艺术形象、优美意境、作者情感等丰富意蕴却常常感到难以把握.学业检测或者高考时,面对古典诗词阅读理解题目常常产生难以下笔之感.这种...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 技巧 解读 高中学生 作者情感 阅读理解题 《蜀道难》 《琵琶行》 
初语古典诗词教学艺术探微
《语文教学之友》2014年第6期29-29,共1页蒋文东 
中国古典诗词虽然因其具有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多彩的形象、灵动的画面等而深受学生喜爱,但是也因其高度凝练的语言、频繁出现的典事、记录古代时期的人与事与情等诸多缘故而令学生难以把握其思想精华和语言魅力,从而成为语文教...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 教学艺术 语言魅力 思想精华 语文教学 学生 
多维鉴赏策略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教学之友》2014年第5期16-16,共1页于建锋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精选的中国古典诗词题材众多,意蕴丰富,脍炙人口.教学时,运用多维鉴赏策略,可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事半功倍地引导学生高效阅读、探究、鉴赏古典诗词之丰富内蕴、幽深意境和艺术风格,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关键词:古典诗词教学 鉴赏 中国古典诗词 高中语文教材 引导学生 教学时间 高效阅读 事半功倍 
三点策略,构建古典诗词高效阅读教学课堂
《语文教学之友》2014年第3期18-18,共1页杨卫成 
中国古典诗词虽因题材丰富、意蕴深远等美学特质而脍炙人口、流传千古,但是因其距离学生生活的时代太过久远,无论是其内容与形式等,都与学生的阅读习惯格格不入,即便是对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宋代著名女词人李...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 高效阅读 教学课堂 学生生活 浪漫主义诗人 课堂教学时间 学习热情 内容与形式 
优化环节,构建精彩古典诗词阅读课堂
《语文教学之友》2014年第3期19-20,共2页边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中国古典诗词是最优秀的文化之一,是高中语文教材中构铸学生美好心灵的重要素材。因为中国古典诗词是语文教材中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文学...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 阅读课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优化 高中语文教材 文学艺术作品 引导学生 优秀文化 
让古典诗词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教学之友》2014年第3期22-22,共1页吴劭 
2011年《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初中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精深博大,努力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尊重和学习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精髓,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所以,我们有必要认真探讨、激活古典诗词阅读教学课堂氛围的...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 课堂教学 “活”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初中语文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 初中学生 青少年学生 
初语古典诗词复习策略被引量:1
《语文教学之友》2014年第2期26-27,共2页高秀霞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几千年来,中国古典诗词以其高度凝练精美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幽深绵远的意境、美丽丰富的意蕴、鲜明的节奏等美学特质熏陶着古今中外无数读者的心灵,而今,又成为各版本语文教材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滋...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 复习策略 引导学生 人物形象 美学特质 语文教材 中华民族 检测时 
小议古诗词中的“西楼”
《语文教学之友》2011年第3期30-31,共2页张广银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西楼”这个意象,点击网络检索一下发现,“西楼”一词最早见于六朝诗歌中,南朝宋诗人鲍照的《玩月城西门廨中》一诗中有“始出西南楼,纤纤如玉钩”语,稍后于鲍照的梁朝诗人庾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关键词:古诗词 中国古典诗词 网络检索 六朝诗歌 庾肩吾 意象 鲍照 诗人 
飘动在古典诗词里的云意象被引量:1
《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10期20-22,共3页曹雪兰 
宋代理学家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翻开中国古典诗词,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确实飘动着诸多云影,美丽而又绚烂。例如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渡,渡上寒烟翠”,李白的“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 云意象 理学家 范仲淹 李白 王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