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观念

作品数:112被引量:100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刘增合唐晓峰孙俊张祝平王大伟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郑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自古文人多入蜀”:一种文学地理观念的生成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9期134-135,共2页葛永海 沈闻 
在全国范围内,文学兴盛区域不知凡几,文人跨区域流动亦普遍发生。而文人入蜀现象似乎最为世人所关注。蜀地文学在历史上的多个朝代都对全国文学保持着较强的影响力,文脉不曾断绝。“文人入蜀”具有典型意义,一方面是它所依托的蜀地文学...
关键词:典范意义 跨区域流动 入蜀 地理观念 文学兴盛 蜀地 文学本身 持续性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开展策略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4年第7期65-67,共3页张路芳 
地理是具有综合性、人文性的学科。在初中地理课堂,学生可以学习、接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换个角度看待生活,认知社会。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地理观念,能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基于...
关键词:核心素养 学科基础知识 开展策略 初中地理教学 一线教师 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课堂 地理观念 
天竺地理观念在中土的传播与接受--以“佛教圣山河源说”为例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4年第2期67-79,共13页徐帆 
因地理视野不同,佛教“阿耨达池(山)河流发源体系”存在四河、五河与八河之分异。东汉末年,“四河说”开始与中国本土的“昆仑河流发源体系”相融合。十六国时期,道安将“四河”演绎为“六大水”。唐宋时期,僧俗两界分别从不同侧面对“...
关键词:黄河源 阿耨达池(山) 昆仑 佛教 地理认知 
“自古文人多入蜀”:一种文学地理观念的生成
《学术月刊》2024年第6期132-146,共15页葛永海 沈闻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游士叙事视角下的明清小说地图研究”(19AZW014)的阶段性成果。
“自古文人多入蜀”。在中国文学史上,存在长时段、大规模的文人入蜀现象,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入蜀”吟咏。这些吟咏经过历代的累积、沉淀、感悟,文人与蜀地的内在精神联系不断被强调和揭示,逐渐形成了为世人所认可的“自古文人多入蜀”...
关键词:“自古文人多入蜀” 文学地理观念 生成机制 
茶是心底最温暖的乡愁——星马华人与中华茶文化复兴
《茶道》2024年第5期21-27,共7页杨巍(文/图) 
以新加坡、马来西亚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传统地理观念中被称为“南洋”。这里是中国境外,华人最多、中华文化保留最好的地区。南洋人的先祖多来自福建、广东、海南等南方沿海省份,他们背井离乡下南洋,来到这片气候炎热、近...
关键词:中华茶文化 沿海省份 气候炎热 地理观念 下南洋 马来西亚 新加坡 东南亚 
《新唐书·地理志》京畿地区政区编次中的政治地理观念
《今古文创》2024年第18期60-63,共4页刘霞飞 
《新唐书·地理志》对唐代都城长安所在京畿地区的政区编次涉及丰富的政治地理观念。《新唐书·地理志》对京畿地区政区的编次遵循“东—南—西—北”的方位观,构建出以都城为中心的圈层结构和拱卫格局,蕴含着以都城为中心以及天下一统...
关键词:《新唐书·地理志》 政区编次 政治地理观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中时空观念培养策略研究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年第10期90-91,共2页黄菊华 
泰兴市2022年度教学研究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中时空观念培养策略研究》(立项编号:txjy2022116)研究成果。
时空观念主要是指历史时序以及历史地理观念,通过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对历史事件进行观察,并认识其特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引入时间名词的方式介绍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相关人物。教师对学生进行时空观念的培养,可以提...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时空观念 历史素养 历史认知 新课程背景下 地理观念 高中历史课堂 培养策略研究 
没有一件事物足够成为化石——胡弦诗歌印象
《特区文学》2022年第8期11-13,共3页郭幸 
胡弦的诗歌在现代诗当中有清晰的识别度,被誉为“当代汉语美学的样本”“江南气质的延续”。江南并不是一个从地图中抠取出的固化的地理观念,江南恰恰是液态的,它存活于人的血液之中。胡弦诗语对于古典诗词的链接也并不在于意象或是词...
关键词:古典诗词 胡弦 诗语 现代诗 地理观念 辨识度 识别度 汉语美学 
高中地理人地协调发展观培养策略被引量:1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21年第12期93-94,共2页王丹丹 
世界人口数量增多,资源愈发稀缺,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举措之一就是建立起正确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地理学科是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因此,同学们应深入思考地理问题,形成正确的地理...
关键词:高中地理 协调发展观 地理核心素养 扎实基础 地理学科 培养策略 人地协调 地理观念 
基于乡土基地开发地理实践活动
《北京教育(普教版)》2021年第7期76-77,共2页宁惠兰 付娟娟 
2019年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房山区乡土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CDDB192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考察、实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是地理课程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地理实践活动不仅是获取情景化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运用地理技能解决问题与培养地理观念的过程。
关键词:地理实践活动 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技能 地理课程 情景化 地理观念 解决问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