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童趣

作品数:22被引量:1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周艳朴晓琳冯栎钧王明霞更多>>
相关机构:杭州师范大学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重庆市巴蜀小学更多>>
相关期刊:《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中国中小学美术》《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更多>>
相关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角色带入 激发想象 品味童趣——《我是一只小虫子》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小学教学(语文版)》2019年第6期25-27,共3页邓林林 冯栎钧 
一范读课题,引领学生进入虫子角色师:同学们,这节课咱们要走进小虫子的世界,当一回'小虫子'。一起读课题。(出示:我是一只小虫子。生齐读,一字一顿)师:你们这是在读字。听我读。(范读)老师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同?生:'小虫子'三个字,老师...
关键词:激发想象 教学实录 《我是一只小虫子》 
品味童趣 感悟童言——探寻童话的教学策略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9年第4期39-40,共2页朱敏江 
童话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学童话,可从品味“童趣”、感悟“童言”两个方面入手,紧扣文本的表达特点,唤醒学生的言语意识,让学生抓住人物、情节和情境展开品读,在读中领略语言之美,在演中...
关键词:童话 表达特点 语言特点 教学策略 
品味童趣、激发想象、引发共鸣——浅谈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重要性被引量:4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年第6期161-162,共2页朱诗怡 
伴随着语文课程改革深入,语文的教育日益显现重要性,一名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也日渐重要。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儿童文学中的作品或者片段,这些儿童文学作品生动、有趣,并且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那么,儿童文学作品的大量选入,...
关键词: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教育 
纯真课堂,品味童趣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年第7S期76-,共1页董玉梅 
小学低年级语文是充满童趣的,它具有巨大的生命能量。当孩子们学习到语文时,他们总能感受到童年的快乐,所以,老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就应该正确引导孩子们通过语言文字来感受课文所带来的生命之美、童年之美。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童趣 生命之美 童年之美 
放飞想象 品味童趣——《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5年第2期83-83,共1页钱静宜 
教材简析:《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充满感情的优美诗歌,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全涛共5小节。通过“我”对夏天姐姐“想变点儿什么”的答问,展开了丰富的想象,铺排出一系列想变的...
关键词:《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课时教学设计 童真童趣 想象力 品味 引导学生 语言文字 教材简析 
保护童真 品味童趣
《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2014年第8期78-79,共2页王恒干 
星期一,我是总值日,大课间时,我按例在操场巡视。无意中,发现几个男孩子在东花池里跑来跑去。怎么能在花池里跑呢?那会踩坏花草树枝的。带着疑惑,我走过去,叫住那几个孩子。经询问,他们是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我没有指责批评,只是...
关键词:童真 保护 童趣 品味 星期一 大课间 孩子 花草 
品味童趣 解读童真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14年第5期123-123,共1页王明霞 
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他们是独立的、富有个性的个体,我们不能要求他们整齐划一地发展。孩子的调皮行为中蕴涵着一定的智慧。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和谐的教育手段,使孩子的调皮行为变为智慧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品味童趣 解读童真 
用心赏读 品味童趣——小学低段语文童话教学初探被引量:3
《文理导航》2014年第6期45-45,共1页周艳 
童话是小学低段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童话的教学方式不同于其他课文,教师需要充分展现童趣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童话教学可以分为情境赏析、认真品读、激发想象和改写故事四个环节,将童趣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关键词:小学语文 童话 童趣 
品味童趣 放飞想象——《天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26B期202-204,共3页程超 
教学以"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为主线,以"感悟、积累、内化"为主旨,以"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为原则,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方式,通过"感知‘天窗’——扣问‘天窗’——理解‘慰藉’——感受‘神奇’——寻找‘天窗’"五个环节...
关键词:感知“天窗” 扣问“天窗” 理解“慰藉” 感受“神奇” 寻找“天窗” 
品味童趣——《中国儿美美术集粹》作品赏析
《中国中小学美术》2012年第6期20-23,共4页杨之琬 
幻想篇(下)——故事的联想 这两个表现郑和下西洋的画面,都出于男孩之手,可见男孩对于“英雄”的崇拜心理。对英雄的想象.并在这种想象的作用下滋生对英雄的情感.用画面来表达这种情感以获取一份满足的快乐。来自不同地域的这两...
关键词:作品赏析 集粹 美术 中国 童趣 品味 “英雄” 崇拜心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