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译介

作品数:303被引量:1040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耿强刘云虹许钧吴赟高方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东方翻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世界文学》与“十七年”翻译文学——《翻译、文学与政治:以〈世界文学〉为例(1953—1966)》述评
《东方翻译》2021年第3期87-91,共5页邱宇 
引言"十七年"文学是指新中国成立(1949)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1966)的一段特殊的文学发展历程,我国在这一时期对外国文学的译介可称之为"十七年"翻译文学。一直以来,不论是文学界还是翻译学界对"十七年"文学译介的关注并不多,学...
关键词:翻译文学 外国文学 文学与政治 文学译介 意识形态化 十七年 《世界文学》 文学性 
许地山:印度文学译介的先驱
《东方翻译》2020年第3期55-60,共6页任东升 李依依 
民国时期西学东渐向纵深发展,翻译作为主要媒介盛行,众多文学家也投身翻译,许地山也是其中一员,但他素以作家闻名,翻译成就却常被忽视。本文通过描述许地山的翻译活动,来评析其翻译成果,探究他的翻译思想、翻译策略、创作与翻译间的互...
关键词:许地山 创作与翻译 良性循环 文学译介 翻译成就 西学东渐 翻译思想 翻译策略 
周氏兄弟与未名社的文学译介--以《未名》(半月刊)为例
《东方翻译》2020年第2期18-23,41,共7页卢志宏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未名社翻译研究(1925—1931)”(AHSKQ2015D71)的阶段性成果。
《未名》(半月刊)作为未名社的文学期刊,未能在译界引起足够的重视。从《未名》半月刊的译介选择来看,未名社译者群体受到了鲁迅和周作人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末,鲁迅关注马克思主义文论、文学与革命的关系;周作人则更注重文学的"抒情"...
关键词:周氏兄弟 未名社 翻译选择 《未名》 
周桂笙儿童文学译介和儿童文学意识评析被引量:1
《东方翻译》2019年第6期37-40,共4页张建青 
本文对于晚清翻译家周桂笙的儿童文学译介活动和儿童文学意识进行了简要述评,并指出,就翻译实绩而言,他对于中国的外国儿童文学翻译颇有一定的贡献。不过,周桂笙并非如有些论者认为的那样有着明确的儿童文学意识,其文学观念其实仍然处于...
关键词:儿童文学 周桂笙 小市民 译介活动 文学观念 文学译介 晚清翻译 在中国的传播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大陆葡萄牙文学译介回顾被引量:1
《东方翻译》2019年第4期13-17,共5页刘洪悦 
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人才培育基金项目(2018XJJ70)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为背景,将葡萄牙文学翻译分为解冻期、活跃期、疲软期、平稳发展期四个阶段,通过运用描述性翻译学的研究方法,力求展现葡萄牙文学在中国大陆的译介状态,揭示其发展趋势、成因和特点。中葡友好交往源远流长,201...
关键词:葡萄牙文学译介 改革开放40年 翻译史 中葡关系 赞助人 
翻译与研究并举:李健吾的法国文学译介
《东方翻译》2019年第3期20-24,共5页于辉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李健吾法国文学译介研究”(17YJC752038)的阶段性成果
李健吾是现代中国著名的法国文学研究者和翻译家,在法国文学译介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成果丰硕。本文从译介学、翻译学视角出发,结合李健吾译介活动的时代背景,对李健吾的法国文学研究和翻译成果进行梳理分析,之后以《福楼拜评传》与李...
关键词:李健吾 法国文学 研究 翻译 
沈泽民的外国文学译介
《东方翻译》2017年第6期65-68,92,共5页费小平 
著名作家茅盾(沈雁冰)之弟沈泽民不但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在翻译与介绍外国文学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俄国文学作品及文学理论翻译;(2)主要欧洲国家文学作品及文学理论翻译。沈泽民将译、介、撰完美...
关键词:外国文学 沈泽民 文学译介 文学理论 文学作品 中国现代 翻译史 著名作家 
上海沦陷时期姜椿芳的反法西斯文学翻译被引量:2
《东方翻译》2017年第1期42-49,共8页王建丰 
本文研究上海沦陷时期姜椿芳的反法西斯文学翻译,从原始文献出发,新发现姜椿芳笔名7个,佚文27篇,均未收入2012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姜椿芳文集》及其它文献。上海沦陷时期,姜椿芳翻译了大量的反法西斯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戏...
关键词:文学翻译 反法西斯 沦陷时期 姜椿芳 中央编译出版社 原始文献 文学译介 文学作品 
劫后重生与劫后余生的不同书写及其对中国文学译介的启示——从"文革回忆录"在美国的不同境遇谈起
《东方翻译》2015年第6期9-14,共6页崔艳秋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1&ZD11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吉林大学人文学科基础研究专项项目(项目编号2012ZZ007)的阶段性成果
以郑念的《上海生与死》为代表的文革回忆录在美国曾掀起阅读热潮,一度成为畅销书;而杨宪益、乐黛云等人的文革回忆录虽然也是以英文写成并在美国出版,却默默无闻。意识形态色彩显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除了出版社及主流媒...
关键词:文革回忆录 《上海生与死》 《干校六记》 美国读者 文学译介 
别样绽放的“恶之花”:“双百”时期《译文》的现代派文学译介
《东方翻译》2015年第2期46-54,共9页崔峰 
1953年,由中国“作协”主办、时任文化部部长的茅盾担任首任主编(1953--1959)的《译文》创刊。1959年,《译文》更名为《世界文学》,由曹靖华担任主编,至1966年“文革”前夕停刊。14年间,《译文》(《世界文学》)共发行134期,...
关键词:《译文》 文学译介 现代派 恶之花 儿童广播剧 革命回忆录 世界文学 革命故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