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

作品数:8637被引量:14211H指数:4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尹军峰袁海波林智许勇泉倪德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西南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晒青绿茶加工过程香气物质及其部分前体变化分析被引量:2
《食品科学》2024年第1期133-142,共10页杨沅思 坤吉瑞 代洪苇 童华荣 
重庆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项目(2022-8)。
为探究晒青绿茶特征香气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制作晒青绿茶,利用溶剂风味辅助蒸发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鲜叶、杀青叶、揉捻叶和晒青叶的挥发性物质,并结合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表...
关键词:晒青绿茶 加工过程 脂肪酸 类胡萝卜素 香气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不同类型炒青绿茶风味品质差异分析被引量:1
《茶叶通讯》2023年第4期419-436,共18页许勇泉 汪洁琼 曹青青 汪芳 陈震华 李晓丽 陈建新 冯智慧 尹军峰 
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9);杭州市科技项目(20201203B100;20211231Y169);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Y2023XK11)。
不同类型的炒青绿茶风味品质各异,然而关于不同炒青绿茶风味形成的关键贡献物质较少被报道。本研究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分析了碧螺春(BLC)、龙井(LJ)、蒙顶甘露(MDGL)以及毛尖(MJ)等不同类型炒青绿茶风味品质方面的差异。结果表...
关键词:非靶向代谢组学 炒青绿茶 感官 滋味 香气 
负氧化还原电位电解水冷泡绿茶茶汤理化特性、抗氧化性能及香气成分研究被引量:2
《食品工业科技》2022年第15期89-97,共9页夏瑞 钟耕 李恬 杨万富 高羽歌 
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2110635096)。
以瓶装饮用天然水冷泡绿茶和常规热泡绿茶作为对比,探讨负氧化还原电位电解水对冷泡绿茶茶汤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得到活性成分含量高及抗氧化活性强的冷泡绿茶饮品提供新选择。通过调节电解饮用水时间电解生成不同负氧化还原电位电解水1...
关键词:负氧化还原电位电解水 冷泡绿茶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香气成分 
绿茶加工中主要脂溶性色素变化及其对茶叶色泽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21年第10期170-177,共8页舒娜 汪蓓 欧阳珂 孟庆 童华荣 
重庆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2019-6;2020-7)。
为研究脂溶性色素在绿茶加工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干茶色泽的内在联系,该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及色差仪对绿茶加工中在制品的脂溶性色素及色度值进行测定,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分析脂溶性色素组分...
关键词:绿茶加工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色度值 偏最小二乘法 
不同保鲜方法对低温贮藏烘青绿茶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中国茶叶加工》2020年第4期21-28,共8页汪洁琼 汪芳 邓余良 袁海波 钟小玉 叶群 程勇 尹军峰 许勇泉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D0400804)。
为探究不同包装材料以及温度补偿和真空处理对低温贮藏茶叶品质的影响,以烘青绿茶为研究对象,使用镀铝复合膜(VMCPP/PE)、铝塑膜(PET/AL/PE)、低密度聚乙烯(LDPE)三种包装材料,在-20、-5、4、25℃下分别贮藏3、6、9、12个月,通过感官审...
关键词:烘青绿茶 贮藏 包装材料 温度补偿 真空处理 保鲜效果 
不同日晒技术对晒青绿茶中挥发性化合物、脂肪酸和感官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20年第21期154-160,共7页坤吉瑞 闫敬娜 舒娜 廖雪利 童华荣 
重庆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2019-6)。
日晒是晒青毛茶品质形成的关键。该研究比较了日光干燥、晒青棚干燥和晒青棚内加紫外灯干燥3种晒干方式对晒青绿茶中脂肪酸、挥发性化合物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在晒青绿茶中共检测出7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比最高约为60%,其中亚麻酸和...
关键词:晒青绿茶 干燥技术 紫外 脂肪酸 挥发性化合物 
模拟体外消化评定超微绿茶粉的冲泡饮用效果被引量:2
《食品与机械》2020年第11期172-176,共5页周尧 童华荣 
重庆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编号:2019-6,2018-6)。
测定了超微绿茶粉模拟体外消化前后多种物质的释放情况。结果表明,超微绿茶粉在体外消化过程中,游离氨基酸、总酚、总黄酮及大部分儿茶素组分释放量有所减少;咖啡碱释放量保持不变;可溶性蛋白、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
关键词:超微绿茶粉 体外消化 儿茶素 多酚 可溶性蛋白 
基于因子综合法评价重庆X区绿茶品质被引量: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20年第10期278-283,共6页郝麒麟 陈梅 贺燕 程鸿 韦铮 黄先智 丁晓雯 张夏兰 涂锡茂 杨凤娇 
为评价重庆市X区绿茶品质,抽取X区产地绿茶41份,测定茶多酚、茶氨酸等13个主要指标的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评价X区绿茶主要品质特性。结果表明,X区绿茶样本各指标存...
关键词:绿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品质评价 
蔗糖对绿茶饮料理化成分及其风味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0
《中国食品学报》2020年第4期142-151,共10页汪洁琼 杨悦 汪芳曾亮 许勇泉 尹军峰 
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LR17C160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72709);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2019C02072)。
绿茶饮料的风味稳定性一直是制约高品质绿茶饮料货架期的技术瓶颈。为了提高绿茶饮料的风味稳定性,分析比较了绿茶加工过程中不同蔗糖添加量(0,1%,2%,4%和8%)对绿茶饮料灭菌(135℃,15 s)、贮藏(4,25,38℃;0~60 d)过程中感官品质以及理...
关键词:绿茶加工 绿茶饮料 蔗糖 灭菌贮藏 风味稳定性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绿茶炒干中在制品理化变化研究被引量:3
《茶叶科学》2020年第2期194-204,共11页伍洵 刘飞 陈之威 王玉婉 陈琳 涂政 周小芬 杨云飞 叶阳 童华荣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CARS-1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19YFC0840503-2)。
为探明绿茶炒干过程中在制品理化变化规律,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其外形和色泽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同时测定其主要成分变化。结果显示,随着炒干时间的增加:(1)在制品曲率半径值逐渐下降,10~30 min下降最快;R、G、B和平均灰度值呈先下降...
关键词:计算机视觉 绿茶 炒干 曲率半径 相关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