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角度

作品数:28被引量:1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任宪伟凌蕾花陈金林黄汉桥王顺民更多>>
相关机构: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襄阳市第一中学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嘉祥县第二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第二课堂(A)》《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小学生课程辅导(数学辅导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解题角度看正方形的教学目标
《中学教学参考》2020年第29期17-18,共2页陈建芳 
正方形是最完美的四边形,其应用十分广泛.研究正方形的教学目标,不仅对正方形的教学本身有实际意义,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帮助.
关键词:正方形 教学目标 解题能力 
“同一法”在高考中的应用
《高中数理化》2018年第18期9-9,共1页马艳丽 
我们在寻求一个数学元素a(如一条直线、一个平面等)时,可先确定另一元素b,并通过研究发现,元素a与b是同一元素,即元素b就是元素a,从而问题得解,这种方法称为“同一法”.本文从高考解题角度对这种间接法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同一法 高考 数学元素 应用 解题角度 间接法 直线 平面 
循序渐进等价变换求解一道零点题
《数学通讯(学生阅读)》2018年第3期56-58,共3页张艺 任宪伟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零点是函数的基本性质,一直都是高考、模拟考以及阶段性考试中考查的热点,考查方式比较灵活,可以是客观题、也可以是解答题中的一部分.等价变换是求解数学问题的一种常见思路,也是顺利求解、快速解...
关键词:等价变换 循序渐进 求解 点题 解题角度 阶段性考试 中学数学 考查方式 
无理函数的“一题多解”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上半月)》2017年第2期35-37,共3页吕二动 
以上各种解法的解题角度各不相同,从而各种解法有自己的巧妙和独特之处,都能达到解题目的,同时也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会有所帮助.
关键词:“一题多解” 无理函数 解题角度 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 解法 
排列与组合问题的几种转化策略赏析
《考试周刊》2017年第3期49-49,共1页王紫惠 
有些排列组合问题直接考虑并不容易解决.分类讨论又十分麻烦,如果利用转化思想将其转化成与之等价的新命题,通过研究新命题就可以获得原命题解;或改变解题角度,使其转化为容易理解的问题,就可以使问题弃繁为简、变难为易.
关键词:排列组合问题 转化策略 赏析 分类讨论 转化思想 解题角度 命题 
例谈课本例题的解读角度被引量:1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6年第12期5-8,共4页侯宝坤 
课本例题一般难度不大,学生基本能看懂会做,在教学中往往被教师所忽视,多数教师对课本例题弃而不用,受此影响学生也很少翻看教材,更不用说研究例题了.课本例题是经过编写者精心选择的,有些例题甚至历经磨砺,被多套教材采用,是...
关键词:课本例题 解题角度 教材例题 教学价值 学生 教师 
从解题角度看中考命题缺失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6年第6期37-39,共3页谢劲松 陈天斌 
一些貌似"新颖",也颇具"难度"的中考题,存在不少漏洞,常常经不住推敲.本文以近年重庆中考的几个题为例,从解题角度剖析其命题方面的缺失.
关键词:中考命题 解题角度 中考题 推敲 
例谈新知教学设计的步骤被引量:1
《中学数学(高中版)》2016年第1期51-53,共3页王礼之 
众所周知,数学新知教学是数学教学最核心的部分.数学家、中科院院士王元等多次在公共场合谈及数学教学,说到底是玩数学概念的,而数学概念恰是数学新知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教育应试的愈演愈烈,我们也不难发现很多地区在概念教学...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 数学概念 解题角度 中科院院士 数学家 公共场合 概念教学 
基于学生基础,巧解影子问题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5年第1期93-94,共2页陈秋兰 李群 陈萍 
影子问题是九年级数学中一个常见的数学问题,由于贴近生活,因此常常被命题者青睐,以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基本思路是建构相似三角形的数学模型,通过已学过的相...
关键词:学生基础 影子 相似三角形 巧解 能力创新 数学问题 数学模型 解题角度 
解译“流程图题”中的密码
《求学(理科版)》2014年第3期52-56,共5页陈进前 
流程图题(包括化工流程图题、实验流程图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是每年高考的保留题,主要用来考查学生用化学视角观察和分析生产、生活、实验等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后阶段复习中必须突破的重点之一。流程图题大多由题头、工艺流程...
关键词:图题 密码 工艺流程图 能力要求 后阶段复习 化工流程 解题角度 化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