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

作品数:40被引量:2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竹云马艳秋肖中荣陈彩霞孙丽佳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四平市第三高级中学枝江一中十堰市第一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考试(下半月)》《科技风》《化学教学》《镇江高专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创生活化教学情境问题,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 ——例谈《物质的量》课堂教学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年第27期4-4,共1页常开峰 
化学的五大核心素养中“宏 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要求形成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 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物质的量是涉及微观粒子与宏观物体 相联系的物理量,学生比较难于理解。如何突破认识和学习障 碍,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关键词:化学情境 学科素养 
基于CPUP模型理论的中学化学概念课教学结构评析——以上海市特级教师余方喜老师执教的《物质的量》一课为例
《科技视界》2018年第20期151-154,共4页席云芳 钱秋萍 
本文以化学课堂结构的CPUP课堂解构模型为基本工具,梳理了概念课课堂教学的结构,尝试从教学结构的视角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寻找概念课型的教学结构特征,期望能对中学化学概念课型的教学提供借鉴。以上海市特级教师余方喜老师执教的...
关键词:知识结构 认知结构 过程结构 CPUP模型 
巧用探究思路 创新教学设计——《物质的量》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考》2017年第27期67-67,共1页黄业新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作为高中化学中的基本概念,是构成高中化学结构体系的重要基石,巧用探究思路,创新教学设计是帮助学生形成物质的量的概念体系的有效途径,能够激发学生探究能力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
关键词:物质的量 探究 微观粒子 形成概念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6年第18期75-75,共1页尹琴 
本文探讨了基于新课改方针的初中化学《物质的量》的教学设计方案,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物质的量 摩尔 教学设计 
让体验环节成为有效课堂的主旋律——《物质的量》教学环节设计
《镇江高专学报》2015年第4期99-102,共4页吴辉芳 
教学环节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验环节,作为化学教学环节设计的核心,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物质的量》教学环节设计为例,巧妙设计体验环节,层层设问,步步启发,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物质的量 体验环节 有效课堂 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与反思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31期48-48,共1页胡雅君 
一、教学情景分析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所确定的“内容标准”,在必修课程的六个主题中,《化学实验基础》是必修课程的核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学生了解化学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
关键词:《物质的量》 教学设计 化学课程标准 化学基本概念 化学实验 引导学生 反思 “物质的量” 
“叉道”的真实
《广西教育》2015年第4期51-51,共1页李煜 
时间已经过去了10多分钟,课堂还是安静得出奇。今天的教室里,除了上课的师生,还有近80名听课的教师,可谓济济一堂。这是一节由我执教的全市研究课,上的是《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关键词:《物质的量》 研究课 课堂 教室 师生 上课 教师 执教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2014年第5期70-71,共2页姜冰娟 
《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其教学设计应注重在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将概念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概念、运用概念,实现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关键词: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 教学设计 最近发展区 生活经验 自我建构 
《物质的量》教学案例及评析——化学教学的简约美
《考试周刊》2013年第52期146-147,共2页黄都 李佳 
《物质的量》属于“工具性”概念知识,贯穿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但教师反映难教,学生反馈太抽象,不能将宏观和微观相联系.总是孤立地看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运用情景教学法、类比法可以...
关键词:化学教学 《物质的量》 类比法 简约美 
《物质的量》教学的难与易被引量:1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第35期183-183,共1页孙头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到的具体目标有: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物质的量 新教材 学生 教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