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大辞典》

作品数:21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林崇德樊敏李敏衡伟吕晓静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项城市图书馆华中科技大学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更多>>
相关期刊:《学校管理》《心理发展与教育》《时代报告(学术版)》《小学数学教育》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生理信号的情感计算研究综述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2021年第22期7-16,共10页权学良 曾志刚 蒋建华 张亚倩 吕宝粮 伍冬睿 
情感(affect)遍布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根据《心理学大辞典》的定义,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和自己需求相比较之后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情感能反映一个人当下的生理心理状态,也对人们的认知、沟通和决策等产生重要影响。情感的变化通常是在...
关键词:情感计算 生理信号 心理反应 外界环境 科学的方法 生理心理 《心理学大辞典》 研究综述 
时间管理视域下的班主任专业发展
《学校管理》2018年第5期4-5,2+5,共2页朱小荣 
关于时间管理,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阐述。《心理学大辞典》解释为:"个体为有效利用时间资源进行的计划和控制活动。也即要在同样的时间消耗下,为提高时间利用率和有效性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其目标是要使人们从被动地、自然地使用时...
关键词:时间管理 专业发展 班主任 《心理学大辞典》 时间利用率 视域 控制活动 时间资源 
不让嫉妒成为幸福的绊脚石
《家长》2016年第6期6-7,共2页朱庆林 
《心理学大辞典》中说:"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嫉妒心理是一种破坏性因素,对人的生活、工作乃至人生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关键词:嫉妒心理 《心理学大辞典》 幸福 孩子 情绪状态 破坏性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被引量:1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4年第10期122-122,共1页张睿方 
情感是人对待周同现实和对待自身态度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体验。《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艺术教育对人们情感的培养和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的美术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情感教育 美术教学 《心理学大辞典》 教育教学改革 态度体验 教学过程 客观事物 艺术教育 
关于帮助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育》2014年第12期7-8,12,共3页李晓梅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作为"四基"之一,写进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作为一个名词,10年前就被数学教育工作者所知晓。但在理论上,人们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也许是因为"经验"一词太普通、太常见...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 小学生 《心理学大辞典》 教育工作者 义务教育 日常生活 
都是“嫉妒”惹的祸
《人生十六七(家教指南)》2013年第7期43-44,共2页刘平易 
《心理学大辞典》中说:“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按照这个定义划分,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有“嫉妒”的心理,属于一...
关键词:嫉妒 《心理学大辞典》 情绪状态 心理活动 他人 境遇 愤怒 怨恨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谦让
《西藏教育》2012年第12期55-55,共1页小卓玛 
《心理学大辞典》中就"谦让"一词精辟地概括为"儿童的社会化",这种社会化是在交往过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游戏是体现谦让的最好途径和手段,无论是角色游戏还是结构游戏,幼儿间必须学会认识同伴的兴趣、要求,并与同伴达成某种协调。...
关键词:结构游戏 谦让 学会 幼儿 《心理学大辞典》 交往过程 角色游戏 游戏活动 
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考试(中考版)》2012年第10期54-54,40,共2页戴爱贞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对非智力因素的形成起着一定的作用。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健康的情感如自尊、自信、愉快、惊喜,能够有效的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其精力充...
关键词:情感态度 初中英语教学 《心理学大辞典》 学生 培养 智力活动 非智力因素 心理学研究 
暗示——无声胜有声
《小学时代(教师)》2012年第9期6-6,11,共2页李敏 
教育教学的方法有许多种。暗示是低年级教育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心理学大辞典》上是这样描述暗示的:"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抵制地...
关键词:《心理学大辞典》 教育教学 低年级 不自觉 信念 行为 
从逆反心理谈德育中因材施教方法的运用
《中学教学参考》2012年第18期35-36,共2页吕晓静 
关于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至今没有一个较为标准的说法。朱智贤在《心理学大辞典》中对逆反心理作了如下描述:"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
关键词:逆反心理 施教方法 《心理学大辞典》 德育 心理活动 主体需要 青少年 朱智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