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博士

作品数:319被引量:3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相关作者:蔡荣章丁以寿寇丹王笛刘学忠更多>>
相关机构:漳州科技学院安徽农业大学澳门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茶博士
《茶道》2025年第2期8-9,共2页
问:玻璃杯适合泡什么茶?答:透明无色的玻璃杯,最接近水的质感,适于冲泡原料细嫩、外形优美的名优绿茶、白茶、黄茶和茉莉花茶。玻璃杯,将泡与饮的功能合二为一,既能察“颜”观“色”,又能闻香尝味。玻璃杯泡茶虽轻松简单,但也有讲究。...
关键词:黄茶 茉莉花茶 泡茶 玻璃杯 名优绿茶 白茶 
茶博士
《茶道》2025年第1期8-9,共2页
问:宋人是如何点茶的?答:点茶是继唐代煎茶以后兴起的又一茶艺形式,也是煎茶的改进版,其核心技能是点。点茶由福建人发明,而顶着贡茶光环的北苑龙凤团茶也产自福建建州(今属南平市)。唐煎宋点,备茶阶段都要经过炙、碾、罗。但,点茶对茶...
关键词:龙凤团茶 煎茶 贡茶 茶粉 茶艺 改进版 福建人 核心技能 
茶博士
《茶道》2024年第12期8-9,共2页
问:明代的主流茶器是什么?答:1391年秋,明太祖朱元璋的一道御旨,彻底终结了唐宋盛行的团饼茶之贡茶地位,取而代之的是芽茶。较之“杂以诸香,饰以金彩”的团茶,散茶是“遂其自然之性”,既保持了芽叶完整性,又具“真香真味”。与之相应的...
关键词:饮茶方式 饼茶 明太祖朱元璋 贡茶 茶器 团茶 散茶 芽茶 
茶博士
《茶道》2024年第11期8-9,共2页
问: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竹制茶器?答:宋代,最有名的竹制茶器当属点茶必备“神器”——茶筅。它用来搅拌击打茶汤,令其发泡,涌起洁白如雪的沫。茶传到日本,也成为重要的茶道用具。
关键词:茶器 茶筅 茶道 茶汤 用具 
茶博士
《茶道》2024年第10期8-9,共2页
问:有哪些不当的茶园管理会使茶树提前衰老?问答:不当的茶园管理主要表现为:茶园采摘(剪采)过度,错误修剪导致生理紊乱,光合作用降低,养分耗损太多,形成树型低矮,枝弱芽小,树势衰弱。或者化学肥料施用太多,且未开沟或挖洞施肥,直接施于...
关键词:茶园管理 茶树生长 肥料施用 土壤酸化 生理紊乱 地力退化 树势衰弱 光合作用 
茶博士
《茶道》2024年第9期8-9,共2页
问:岩茶做青的技巧?答:做青是岩茶制作过程中重要而精巧的工序,是形成“三红七绿”、绿叶红镶边的独特风格和色、香、味的重要环节。它以酚类化合物有控制的氧化为主导,并兼有萎凋散水和轻揉缓慢破坏叶缘细胞的过程。
关键词:岩茶 做青 酚类化合物 萎凋 独特风格 
茶博士
《茶道》2024年第8期8-9,共2页
问:旅行茶具只有现代才有吗?答:旅行茶具,古已有之。《茶经·四之器》中的具列、都篮,均为收纳茶器之用;《九之略》对户外不同场合茶器的选用有细致规定。“出游远地,茶不可少。恐地产不佳,而人鲜好事,不得不随身自将。”注重生活品质...
关键词:茶器 茶经 茶具 明代文人 喝茶 生活品质 出游 
茶博士
《茶道》2024年第7期8-9,共2页
问:如何欣赏花茶之美?答:花茶,不属于六大茶类,而是再加工茶。花茶,是中国人一项浪漫的发明,其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宋代。到了南宋,花茶从制法到工具,都已基本完备,明清时,更是臻于完熟。茶引花香,花益茶味,相得益彰。
关键词:再加工茶 花茶 茶味 六大茶类 相得益彰 可追溯 
茶博士
《茶道》2024年第6期8-9,共2页
问:如何欣赏白茶之美?答:白,是最纯净、最简单的颜色。白茶也是。它的制作工艺是六大茶类中最简单的,不炒不揉,最大限度地保持芽叶的自然形态。现代意义上的白茶,最早可能出现在明代:“芽茶以火作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接近自然,且断烟...
关键词:白茶 自然形态 制作工艺 最大限度 
茶博士
《茶道》2024年第5期8-9,共2页
问:如何欣赏绿茶之美?答:绿茶,中国最大也最古老的茶类。自汉代起,直至唐宋,蒸青团饼茶-直占居主流,且是贡茶的“标准样”。譬如,唐代紫笋茶、宋代“龙团凤饼”,皆深得帝王亲睐。其制法是先将茶鲜叶蒸熟、捣碎,然后装入模具拍压成型后,...
关键词:龙团凤饼 紫笋茶 茶鲜叶 饼茶 蒸熟 茶类 蒸青 贡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