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序颖

作品数:9被引量:4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口语课程大学英语口语课程语用能力大学英语口语汉英中介语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现代语文》《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中国科技信息》更多>>
所获基金: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指示词“这”“那”弱化用法对中国学生英语冠词习得影响探析
《现代语文》2018年第4期174-179,共6页冯序颖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Y201327042];宁波大学学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JDW1409]
"这/那+名词"结构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定冠词产生影响。"这/那+名词"结构可以通过语义、句法语篇、音韵层面的迁移实现汉语母语者对英语"the NP"结构的习得。本文对指示词"这""那"弱化用法进行描述,并对"这/那+名词"结构向"the NP"结构...
关键词: (那) NP the NP 迁移 二语习得 
英语视听说课程语用教学及其实现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105-107,共3页冯序颖 
本文从语境和语用能力的概念与内涵出发,探讨视听说课程语用教学的优势所在以及具体实现途径。指出显性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语用能力发展,具体环节包括结合语境输入高质量元语用信息、语境化语用输出以及纠正性反馈。
关键词:视听说课程 语境 语用教学 实现 
双语教学意义建构中的教师主体功能探索——以“幸福课”为例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第6期117-120,共4页冯序颖 
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在双语课程"幸福课"实施立体化实践式教学,促进学习者意义建构。对双语教学意义建构中教师的主体功能进行研究,指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功能体现在设计者、实践者和文化中介者三个方面。
关键词:双语教学 意义建构 主体功能 
话语分析与学习者语用自主性培养——以英语视听说教学为例被引量:1
《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第11期196-197,共2页徐依依 冯序颖 
以英语视听说教学为例,分析了话语分析对于口语会话教学的积极作用,指出话语分析是促进学习者提高会话交际能力、培养语用学习自主性的有效手段,同时提出教学实施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关键词:话语分析 学习自主性 语用能力 视听说课程 
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探究式教学及其实施原则被引量:8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63-65,共3页冯序颖 
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0805);宁波大学刘孔爱菊教育基金项目(0809)
在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中实行探究式教学,要遵循话题真实原则、建构—探究原则和交流互动原则,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 口语课程 探究式教学 实施原则 
论大学英语口语课程生生互动及其实现被引量:1
《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第1期181-182,共2页冯序颖 
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0805);宁波大学校教研课题(项目编号:JYXMx200626)的研究成果
生生互动是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但具体的课堂贯彻和实施却不尽人意。对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生生互动进行研究,指出互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学习者的语言观、学习观与文化观有密切联系,并就实现有效生生互动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 互动教学 生生互动 全人教育 
汉英中介语拙涩现象之教学对策
《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第22期220-221,共2页冯序颖 
本文从教学层面探讨汉英中介语拙涩现象的成因,分析了促成学习者中介语拙涩现象的不当教学行为,并提出课堂教学对策,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比较中英文表达差异,引入词块教学,重视语篇模式分析。
关键词:课堂教学 拙涩现象 教学对策 
汉英中介语拙涩现象与母语迁移被引量:2
《考试周刊》2007年第37期51-52,共2页冯序颖 
本文从词汇、句式和语篇三个层面分析了汉英中介语拙涩现象,指出汉英中介语拙涩现象由母语负迁移而产生。并提出相应的英语教学对策。
关键词:拙涩现象 母语迁移 教学对策 
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与学生语用能力培养被引量:35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64-68,共5页冯序颖 
语用能力是口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口语课程对于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显然不够重视。本文以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出现的常见语用失误入手 ,剖析造成学生语用能力滞后的主、客观因素 ,并提出促进学生口语语用能力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口语课程 语用能力 语用失误 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 对策 大学英语教学 口语能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