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珺

作品数:13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思维图式研究课堂指南针板书设计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中学物理》《中学物理(初中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2021年中考物理备考微专题——声、热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1年第7期48-51,共4页郑瑶莲 徐珺 
"声"是物理学知识的组成之一,涵盖在"波"的范畴内。中考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及传播、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所占分值2%~10%不等,题型多为选择题或填空题,属记忆、理解和应用层级,是必争之分。复习中应夯实基础知识,利用典...
关键词:物理学知识 题海战术 微专题 夯实基础 中考物理 备考 填空题 理解和应用 
初中物理思维课堂创建之图式研究——以“大气的压强”教学为例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年第26期47-48,共2页周慧敏 徐珺 翁奇 
一、核心内容和思想大气压强是液体压强的延续,可通过类比海洋中存在水的压强,引出在"空气的海洋"中存在大气压强。本节分2课时学习大气压强的存在、方向、大小、测量等。如何直观感受大气压的存在?人类通过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感知,通...
关键词:直观感受 大气压强 液体压强 物理学史 物理思维 平衡状态 实验现象 
初中科学试题情境的改编研究
《中小学教材教学》2020年第11期59-61,共3页徐珺 
对于初中科学试题的情境,可以从其是否虚假、是否无效、是否冗余、是否生硬四个方面来寻找问题。对此,提出四条相应的改编策略:寻找“对应性”改编成真实情境,寻找“融合点”改编成匹配的情境,寻找“干扰项”改编成精炼简洁的情境,寻找...
关键词:初中科学 试题情境 试题命制 试题改编 
初中物理思维课堂创建之图式研究--以“指南针为什么指方向”教学为例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年第18期19-20,共2页侯晋豫 倪玲燕 翁奇 郑瑶莲 徐珺 
思维导引是能表现思维过程的导引性解读,以“指南针为什么指方向”为例,从核心内容和思想、教学主线、逻辑关系和重点解析、科学思维方法等四个角度例析思维导引,借以开启学生思维,创设思维课堂。
关键词:初中物理 思维课堂 思维导引 指南针 
“指南针”教学思维导引
《中学物理》2019年第12期36-38,共3页徐珺 
思维导引是表现思维过程的导引性解读,是板书设计的最高层级,是创建思维课堂的一种图式结构,将知识序、方法序、教学序等完整地呈现在图中,终以提升思维品质为目的.重在研究初中物理典型课例'思维导引'的创建,'指南针'思维导引是其一....
关键词:思维导引 思维导图 板书设计 思维品质 
2019年中考物理备考专题——热学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年第5期48-55,共8页郑瑶莲 徐珺 
基于“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这一基本理念,物理试题不是单纯地停留在对“双基”的考查上,而应突出“素养”“探究”,重点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对规律的应用,对知识的整合,以及用科学思维分析、推理...
关键词:物理试题 热学 专题 备考 中考 科学素养 科学课程 “双基” 
思维导读:初中科学思维课堂创建之图式研究被引量:3
《中学物理》2019年第4期29-32,共4页徐珺 
素养导向的初中科学思维课堂研究是在稳步中艰难行进的.本文从思维导读的解读入手,辨析板书设计、思维导图、思维导读三者的关系,阐述思维导读的语言和八种创设方法.指出思维导读是每节课的灵魂.
关键词:素养 思维导读 思维导图 板书设计 
变革学教方式 创建思维课堂——《指南针》教学设计及评析
《中学物理(初中版)》2018年第5期51-54,共4页徐珺 
时代呼唤"变革学教方式,创建思维课堂"以聚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如何实施?结合《指南针》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在评析中阐述设计的目的和实施的理论依据等,想搭设一个"看得见"的脚手架,以期教师能较快地"攀爬"到变革学教方式的"...
关键词:指南针 学教方式 思维课堂 教学设计 教学评析 
改变学教方式 创建思维课堂——“液化”教学设计赏析被引量:1
《中学物理(初中版)》2018年第2期22-24,52,共4页姜琳 徐珺 
改变学教方式,创建思维课堂是切实全面提升初中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如何以学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布局,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思想观念,更体现了教师的创造能力.本文以初中科学"液化"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具体阐述了如何在课堂上落实以学为...
关键词:液化 科学 思维课堂 
《大气层》中模糊概念的澄清和疑难问题的解决
《中学物理(初中版)》2016年第12期79-81,共3页徐珺 
1 平流层的起始高度为什么赤道和两极不同 关于平流层的高度,有的教师认为是8—55千米,有教师认为是12—55千米,还有的认为是17—55千米.
关键词:模糊概念 大气层 澄清 教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