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YY016)

作品数:14被引量:5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保红刘士聪赵颖吕洁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开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外语研究》《翻译论坛》《山东外语教学》《中国翻译》更多>>
相关主题:汉诗英译翻译艺术英译翁显良文学翻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翟理斯汉诗格律体英译探索被引量:5
《山东外语教学》2019年第1期95-107,共13页张保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诗英译中西翻译流派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1BYY016)的部分研究成果
翟理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诗歌翻译家,其格律体~①译诗在当时影响很大,受到各界读者的广泛赞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对翟理斯译诗进行研究时,多批评其中"因韵害意"的问题,而较少关注翻译实践的方法、策略及文学文化价值。...
关键词:翟理斯 汉诗英译 格律体 
韦利中国古典诗词直译探析被引量:4
《外国语文》2018年第3期110-118,共9页张保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诗英译中西翻译流派比较研究"(11BYY016)的部分研究成果
阿瑟·韦利是20世纪英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韦利的汉诗英译作品被收入数种重要的英语诗歌选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典文学走向世界,进入世界文学杰作之林的进程。韦利汉诗英译的成功,其影响因素多种多样。从翻译方法或策略来看,其实践...
关键词:阿瑟·韦利 诗歌翻译 直译 
庞德意象创译探析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17年第1期42-63,共22页张保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1BYY016)
庞德是诗人型翻译家,他的翻译观是其诗学观的实践与延伸。讨论庞德的汉诗英译绕不开意象翻译的话题,然而以意象翻译为基点走进具体文本与跨文化语境进行见微知著的探析目前似不多见。本文从汉字结构、意象并置、意象迭加与文化利用四大...
关键词:庞德 汉诗 诗歌意象 创译 
许渊冲译诗改译探析被引量:4
《翻译论坛》2017年第1期59-64,共6页张保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YY016);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3-0742);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312-GK31037)的部分研究成果
文章不厌百回改,对创作如此,对翻译亦然。然而,为什么改?改什么?如何改?朝什么方向改又要达到什么目的?这是每一位改译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以许渊冲的改译实践为例,从准确达意,译词、译意、译味以及形神兼似三大方面探析了其改...
关键词:许渊冲 汉诗英译 改译 
文学翻译中绘画形式语言的运用——以雷克思罗斯汉诗英译为例被引量:1
《翻译界》2016年第2期20-39,136,共21页张保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YY016);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3-0742);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312-GK31037)的部分研究成果
基于绘画形式语言的理论观点,本文以雷克思罗斯汉诗英译为例,从线条的运用与几何图形的建构两大方面探讨了译者对绘画形式语言运用的艺术特色,旨在阐释译者翻译过程中的艺术认知机制,揭示绘画形式语言的译学价值,彰显文学翻译中跨艺术...
关键词:绘画形式语言 雷克思罗斯 汉诗英译 
TEM8语段翻译的语境化制约机制——主题及主题倾向规约下的社会文化语境融合被引量:1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16-20,27,共6页吕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YY016)
语用研究很大程度上是语境研究,而语境研究的核心内容是认知语境。本研究从认知语境的角度出发,以2008年TEM8英译汉为例,通过对语段主题和主题倾向性的判断和概括,开展语义连贯的语境化制约机制研究,力图将语篇分析落实到操作层面,为语...
关键词:主题 主题倾向 语义连贯 语境化制约机制 
西方人印象中的毛泽东诗词——以罗格·梅森英译《沁园春·雪》为例被引量:1
《翻译论坛》2015年第4期43-49,共7页张保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YY016);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3-0742);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312-GK31037)的部分研究成果
基于英语文学文化传统,从焦点透视的叙述、人物形象的重构以及诗意细节的取舍三大方面剖析了罗格·梅森对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的阐释与翻译过程,揭示了文学文化传统既有利于又有碍于文化间彼此交流的双重作用,提出了文学翻译中消...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 西方译者 汉诗英译 
文学作品中口吻的传译被引量:2
《外国语文研究》2015年第3期75-85,112,共12页张保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YY016);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3-0742);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312-GK31037)的部分研究成果
口吻是优秀文学作品的鲜明标志。没有独特的口吻,就没有作者的声音与艺术个性,没有作品的自我文学特色。本文基于口吻的含义及其构成,从语音、语相、语体、语法等方面探讨了文学作品中口吻的传译问题,揭示了口吻传译之于文学作品文学性...
关键词:文学作品 翻译 口吻 传译 
“改写者”吴经熊:中国文化的现代传播者被引量:6
《河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10期4-7,共4页赵颖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YY016);2010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0BYY001)
一、引言 吴经熊(1899--1986)作为拥有中西双重文化背景的知识分子,积极主动以“改写”(rewriting)的方式实现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与接受。吴经熊是浙江宁波人,在中国传统的生活与价值体系下出生、成长,之后又逐步接触西方的思...
关键词:中国文化 “改写” 吴经熊 传播者 现代 双重文化背景 中国传统 生活方式 
从书法视角看翁显良古诗英译的艺术被引量:1
《外国语文》2013年第4期96-101,共6页张保红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古诗英译中西翻译流派比较研究"(11BYY016)的部分研究成果
翁显良是国内将古诗译为散文的代表译家,其诗歌翻译艺术丰富多样,值得思考、总结。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翁显良古诗英译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四个方面:书意与译者的再创造、虚笔与诗情的演绎、布白与空间化诗味的传递、生命的整体与篇章的...
关键词:翁显良 古诗英译 书法艺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