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实验中学

作品数:47被引量:3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何如涛邹振兴邹振兴高晓慧黄爱国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理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主题:课程教师课堂教学数学教学化学课堂教学更多>>
发文期刊:《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初中数学教与学》《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呼唤数学教学中过程与结论的协调和平衡——新的课程改革中值得注意的两个动向
《中学数学月刊(初中版)》2011年第1期24-25,共2页邹振兴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教学也出现了崭新的面貌.面对这喜人的变化,我们必须冷静地思考变化之中值得注意的两个动向.
关键词:数学课程改革 数学教学 中值 平衡 调和 基础教育 教学观念 课堂教学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知识导学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0年第9期52-53,共2页何如涛 
元素、分子、原子、离子是物质组成和结构知识的基石,因此它是一二单元的重点之一.由于这些概念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它又是学习中的难点.为了使同学们的学习能抓住重点,化解难点,学好、用活这些概念,现归纳、对比如下.
关键词:物质组成 知识导学 结构 概念 学习 元素 同学 归纳 
透过优质课案例 思考常态课教学
《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0年第7期45-46,共2页何如涛 
教学的根基在于常态课,学生的发展也在于常态课。教师要以冷静审视的眼光与海纳百川的胸怀来观摩评优课,取评优课之长补常态课之短。
关键词:优质课 教学案例 常态课 
关于新课程下数学教学方式“变革”若干问题的反思被引量:6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0年第7期28-31,共4页邹振兴 
在数学教学教学方式的“变革”中存在着不和谐的现象,有些教师在理解和把握《数学课程标准》时“跟着感觉走”,在一些华丽的理念之下,出现不少有悖于《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教学行为.本文从七个方面对这些问题做了具体的分析,帮助...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 接受式学习 合作学习 改革反思 
对化学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新思考与探索被引量:2
《化学教学》2010年第4期29-31,共3页何如涛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化学新课程标准目标之,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维目标的桥梁,是学生学会化学知识的主要过程,同时也是教学过程中不易控制且难以落实的环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思考、实践、评价三个层面作了阐述。
关键词:目标理解 目标落实 目标评价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
《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2010年第3期49-49,共1页林奕萌 
随着雄狮的一声怒吼,尘封的灵魂苏醒,记忆深处的花朵啊,开了。
关键词:中学 作文 语文教学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 诗歌 
简约朴实:化学常态优质课追求的理想境界
《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0年第1期46-47,共2页何如涛 
新课程理念为传统的化学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化学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但是,我们在为许多教师的教学大胆创新、张扬教学个性、追求独特教学风格而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发现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耍弄"花拳绣腿",变...
关键词:化学教学 理想境界 优质课 化学课堂教学 朴实 简约 课程理念 教学行为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常见错例剖析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09年第11期58-59,共2页何如涛 
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因此它是历年中考必考内容.笔者发现,不少同学在化学方程式书写时经常出现错误,现把同学们在化学方程式书写时存在的诸多问题,归类分析如下,以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化学方程式书写 错例剖析 化学用语 归类分析 同学 学习 中考 
缄默知识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被引量:1
《化学教学》2009年第11期21-23,共3页何如涛 
缄默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事实上在支配着人的认识活动的整个过程,是人们获得显性知识的“向导”.研究缄默知识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缄默知识理论对化学教学的四点启示。
关键词:缄默知识 化学教学 运用 
浅议初中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
《才智》2009年第26期202-202,共1页高晓慧 
"听"是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重要手段,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里弗斯(Rivers)的研究表明,"听"占整个言语交际活动总量的45%。由此可见,训练听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随着英语新教材的启用,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提高学生...
关键词:英语新教材 训练策略 里弗斯 言语交际活动 听力理解水平 听力训练 理解障碍 听力障碍 听力技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