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和数列

作品数:64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相关作者:厉倩房兵马海成胡章柱何豪明更多>>
相关机构:长沙市第十五中学宝应县曹甸高级中学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衢州市航埠高级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高中数理化(高三版)》《中学生数学》《高中数学教与学》《文教资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巧用(-1)^n统一数列的通项公式
《中学生数学》2020年第16期15-16,共2页吴浩 曾中君 
在初中数学规律题中,常会出现像"1,3,1,3,1,3…"这样规律的一种数列,有相关文献将此类数列命名为等和数列,其概念为:在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起,如果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和都为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和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该数列...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段函数 等和数列 规律题 数列的通项公式 
类比推理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2020年第2期35-35,共1页顾红芳 
类比推理又称类比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具有相同的推理方法.运用类比推理思想解题的一般步骤:①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者一致性;②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
关键词:类比推理 等和数列 等差数列 
活跃在高考中的特殊数列
《高中数学教与学》2019年第3期19-22,共4页王勇 司晨辉 
本文从高考试卷及各地模拟卷中精选部分特殊数列例题加以剖析,旨在探索题型规律,揭示解题方法.一、等和、等积数列例1定义“等和数列”:在一个数列中,如果每一项与它的后一项的和都为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和数列,这个常数叫做...
关键词:特殊数列 高考试卷 等和数列 解题方法 等积数列 模拟卷 
高中数学数列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研究被引量:1
《高中数理化》2019年第4期33-33,共1页杨雪 于海华 
1 数列的概念与分类数列是一列有序的数,以正整数集,其它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在数列中,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而排在第一位的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以此类推,排在第n位的数列为第n项,数列中含有较多的分项,在数学研究中占有重...
关键词:数列试题 解题方法 高中数学 数学研究 等差数列 等和数列 等比数列 定义域 
运用类比法教学的难点及应对策略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2018年第2期46-47,共2页羌达勋 
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有相似点,从而推出在其他特征上具有相似点的一种推理,是一种触类旁通的思维方式。它是人们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由于受认知结构、...
关键词:类比法 教学中 分式不等式 等和数列 
浅析数列中的“新定义”问题
《读天下(综合)》2018年第6期277-277,共1页圣转红 
?正?“ 新定义”型问题一般是以新课标教材内容为背景,给出某种新概念、新运算(符号)、新法则(公式) 等,学生在理解相关新概念、新运算(符号)、新法则(公式)之后,运用学过的知识,结合已掌握的技能,通过推理、运算等解决问题。这种...
关键词:新定义 等和数列 问题 
细析深思,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7年第10X期23-25,共3页吴湘芸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终身学习,其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需要数学思维的深度参与。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让学生的思维品质自主发展,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技能方法,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的关键能力。将数学思维在解...
关键词:数学解题能力 等积数列 高中数学课堂 等和数列 锐角三角形 余弦定理 解析式 数形结合 数学思维 
不同视角下的创新题解析
《高中数学教与学》2017年第8X期44-45,共2页侯婉琪 
在数学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一些比较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
关键词:等比数列 等和数列 异面直线 新定义 恒成立 探索性问题 运算法则 
等和数列的解法及感悟被引量:1
《数学通讯(学生阅读)》2017年第3期51-53,共3页杨逸君 洪晓鸽 
在学完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之后,我好奇地问老师:有没有“等和数列”?老师对我投以微笑之后,把我带到她的办公室,并给我找出来一道“等和数列”的题目.她看了我的解答后赞赏地说非常好.过了几天,她又给了我几道题,并叮嘱我不会...
关键词:等和数列 感悟 解法 等比数列 课余时间 数列和 老师 办公室 
浅谈高中数学课教法
《新课程》2016年第21期185-185,共1页朱小春 
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老师的作用是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是为了不教。高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是介于"教"与"不教"之间的重要转变时期,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能力应有较大的发展,进入大学后应具有较高的独...
关键词:学习能力 高中数学课 数学学科特点 转变时期 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 五环节 等和数列 转化过程 等积数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