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育学

作品数:157被引量:600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桂生叶澜李政涛卜玉华冯建军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布列钦卡元教育理论的旨趣及价值
《全球教育展望》2025年第2期17-30,共14页刘恬 平功波 
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制度适配性研究”(项目编号:BJA220256)的阶段性成果。
本研究旨在揭示布列钦卡(以下简称“布氏”)元教育理论的旨趣,并在此基础上发掘它对于中国教育学的价值。教育学的危机促使布氏对实践教育学展开批判,批判的工具是修正的现代经验主义,批判的结果是利用现有的实践教育学的概念、假设和...
关键词:元教育理论 分析教育哲学 实践教育学 教育科学 规范教育哲学 教育史学 
百年折叠:当杜威来到中国
《教师博览(上旬刊)》2025年第1期48-49,共2页储朝晖 
杜威是对中国现代教育影响最大的西方思想家,而在杜威所影响的国家中,影响最大的又是中国。杜威来华前,中国已经通过新文化运动接触到一些国外的教育流派。其一是源自德国乃至欧洲的唯理论,翻译的书有《垤氏实践教育学》《欧洲教育史》...
关键词:中国现代教育 特殊教育学 实践教育学 教授法 教育史 杜威 西方思想家 教育流派 
促进家校社协同构建教育责任共生体——评《责任与共生:“生命·实践”教育学视野中的家校社协同》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71-75,共5页岳亚茹 杨子仪 
张永研究员的专著《责任与共生:“生命·实践”教育学视野中的家校社协同》是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创立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研究成果之一。该书深入探讨了家校社协同的理论基础、当前状况、表现形式、层次结构和实施策略,构建了...
关键词:家校社协同 “生命·实践”教育学 教育责任共生体 社会教育力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研究路径与方式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4年第6期67-73,共7页皇甫科杰 李锦榕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面向高质量教育的‘生命·实践’教育学基础理论与实践转化研究”(22JJD880022);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A类)“民族地区重塑乡村教师公共使命的路径研究”(2023A036)。
基于当代中国教育学重建式发展需要,“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形成了独特的研究路径与方式,突出了“自己讲”“讲自己”螺旋式上升的学术自我意识,具体体现在:基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本然性、主体性与价值性探索出了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生命·实践”教育学 理实交互 主动深度介入 研究性变革 
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对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贡献被引量:1
《民族教育研究》2024年第6期47-55,共9页侯怀银 王钰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学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VAA210003)的阶段性成果。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始终以建设中国教育学为己任,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贡献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资源和思想智慧。学派确立了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中国立场、学科立场和生命立场,即在文化思维方式上立足中国、个体认知...
关键词:“生命·实践”教育学派 中国教育学 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新基础教育”研究的试验内涵、开展方式与基本要求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4年第5期79-88,共10页卜玉华 伍红林 
“新基础教育”研究是大中小学合作开展的一项以学校整体转型性变革为目标的研究。它是一种思想试验研究,坚守教育学学科立场、教育试验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中国性”及“成事”“成人”的内在统一等研究品性。“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开...
关键词:“新基础教育” 思想试验 原型研究 “生命·实践”教育学 
“新基础教育”球班级建设研究对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贡献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4年第5期89-97,共9页李家成 程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视域下社区教育体系研究”(AKA210019)。
“新基础教育”和“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持续重视班级建设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改革,对于如何培养人、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何开展教育研究提供了持续且富有时代性的回答,为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贡献了新思路。“新基础教育”研究重视通...
关键词:“新基础教育” “生命·实践”教育学 班级建设 班主任 
基于生命实践叙事的积极心理学教学模式探析
《心理学进展》2024年第7期435-441,共7页唐辉 鲁家怡 
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改项目“基于职业胜任力的心理咨询类课程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1045)研究成果。
扎根于“生命·实践”教育学思想和具身模仿理论,提出基于生命实践叙事的积极心理学教学模式。该模式倡导教师和学生运用所学的积极心理学理论与技术解决自身生命实践中的真实问题,然后结合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凝练成生命实践叙事,进行分...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生命实践叙事 “生命·实践”教育学 具身模仿 
“新基础教育”与“生命·实践”教育学:互生互成的双子星
《基础教育》2024年第3期1-1,共1页王枏 
30年的时光镌刻着教育人生的躬耕印迹。1994年,由叶澜教授领衔的“新基础教育”试验在上海启动,这是推动学校整体转型,创建当代中国新型现代学校的研究性变革实践,也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主动深度介入式研究”与教育实践工作者的“研究...
关键词:教育实践工作者 新基础教育 研究性变革实践 双子星 “生命·实践”教育学 教育理论工作者 叶澜 成型性 
理解“生命·实践”教育学——具有中国特质的一种教育学特有的思维与理论化方式
《基础教育》2024年第3期5-15,共11页邓宗怡 赵康(译) 
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欧陆和英语世界主要国家教育学学科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比较研究》(BOA230226)。
这篇文章提供了一种对“生命·实践”教育学的解读。这一解读方式意在把“生命·实践”教育学置于中国教育学传统和21世纪初中国社会和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来理解。作为一篇理论性文章,本文聚焦于对叶澜《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
关键词:中国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 叶澜 “生命·实践”教育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