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信息

作品数:267被引量:143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汤进胡月明刘振华张怡呼延烺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小学语文教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提取信息”语文要素的编排及教学策略——以低年级童话类课文教学为例
《小学语文教学》2022年第35期7-8,共2页马兴术 
教材中童话体裁的文章占了很大比例,多分布在低中年级。基于童话文体的教学策略有很多,如默读、浏览、提取信息、复述、讲述、联系生活等。笔者具体分析低年级童话类课文中“提取信息”语文要素的编排及教学策略。一、“提取信息”的梳...
关键词:课文教学 教学策略 编排 语文 低年级 童话 提取信息 教材 
借助非连续性文本 提升阅读思维层级--以《金字塔》教学为例被引量:1
《小学语文教学》2022年第2期16-17,共2页孙丽圈 
2019年福建省基础教育课题“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测试命题研究”阶段研究成果;厦门市“十一五”规划课题“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运用课后练习落实语文要素的研究”(项目编号1978)的阶段性成果。
非连续性文本作为实用性很强的文体被选入教材,进入学生的视野,借助文字、图标、图片、表格、批注、指示图等进行呈现,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为生活需要服务,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教师要注意从这些文字、图片等材...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 阅读思维 拓展延伸 提升过程 归纳分析 提取信息 实用性 学会运用 
为“女儿”立传 叹“知己”无缘——《红楼春趣》课堂实录及品读
《小学语文教学》2021年第31期13-22,共10页王崧舟 施茂枝 
课堂实录一、变序学习,梳理读法1.聚焦注释,提取信息师:(课前板书课题:红楼春趣)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生:(齐读)《红楼春趣》。师:打开课文,找到下面的注释。(稍顿)看清楚第一行注释的请举手!(生举手示意)师:对这篇课文,教材的编者...
关键词:板书课题 课堂实录 品读 齐读 课文 提取信息 
借助课后习题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以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为例
《小学语文教学》2021年第8期69-69,共1页魏巧雯 
课后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落实语文素养构成的知识点、能力点,可以成为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有《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和《妈妈睡了》。研读课后习题我们发现,都包含着"提取信...
关键词:课后习题 单元教学 学生思维发展 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 学生的思维 提取信息 二年级上册 
提升语文素养,课后习题不容小觑
《小学语文教学》2020年第23期53-53,共1页赵晓燕 
准确解读并合理利用课后习题,有助于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提升其语文素养。一、学习提取信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在课后习题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从课后习题中提取到有价值的信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关键词:课后习题 课文复述 语文素养 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基础 提取信息 统编本 合理利用 
《扁鹊治病》(人教版四下)教学设计及评析
《小学语文教学》2019年第16期40-43,共4页李新会 李怀源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蔡'字的造字方法,能够工整、端正地书写'蔡'字。2.能借助表格整理第5自然段的主要信息,理解课文的内在逻辑。3.能运用已知的'亡羊补牢'的寓意说出本文的寓意。教学过程:课前出示:亡羊补牢讳疾忌医防微杜渐防患...
关键词:寓言故事 自然段 提取信息 
指向核心素养的命题策略被引量:1
《小学语文教学》2019年第13期53-55,共3页余云德 文国锋 
近年来,'核心素养'这一提法已经耳熟能详,深入人心。虽然关于它的确切定义还没有正式颁布,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无疑是重要的核心要素。而就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集中表现出几种能力:阅读理解力、听记表达力、言语创造...
关键词:核心素养 福田区 思维能力 中学语文 感受力 课外阅读 提取信息 
阅读教学中信息提取方法的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2019年第5期56-57,共2页庞唯娴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获取信息应是阅读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提取信息的方法,力求把散落在文本中的粒粒珍珠聚...
关键词:提取信息 阅读教学 课文插图 阅读能力 文本内容 自然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