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法

作品数:99被引量:4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郇维中金英杰陈金红田载今黄克勤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常德市芷兰实验学校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学教研(数学版)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四个理解”的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以“勾股定理逆定理”为例被引量:2
《中学教研(数学版)》2024年第2期9-13,共5页高凯亮 
中央电化教育馆“‘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应用实践研究”的子项目(教技资(2022)02-005号);南京市江北新区第十二期课题(KTGR20220094)。
综观不同版本教材,勾股定理逆定理都采用“同一法”证明,学生难以理解,因此,课堂上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环节常常出现“教师证明学生模仿”的现象,容易给学生造成认知障碍.文章基于“四个理解”创设教学活动,在课堂证明环节经历“尝试-...
关键词:四个理解 勾股定理逆定理 同一法 数形结合 
要善于变更数学问题
《中学教研(数学版)》1993年第1期6-7,共2页周飞麟 
当代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强调“不断地变更你的问题”。对某些数学问题直接探索困难,通过转换思考就顺当,常见的转换思考方法有等价、逆推、反推、举反倒、反证法、同一法、构造法等。兹举数例: 例1 n边形的n个内角中,锐角最多有几个?...
关键词:数学问题 数学教育家 波利亚 构造法 同一法 二次函数 解不等式 思考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 逆推 
平几中互逆命题为等价命题的条件
《中学教研(数学版)》1990年第12期20-21,共2页施永仁 
我们知道平面几何中的两个互逆命题,如果分别根据每个命题的题设,都能唯一地确定图形,那么,当其中一个命题正确时,可以用同一法证明另一个命题也正确。就是说可以用同一法证明它们是等价命题。其实上面所说的条件“分别根据每个命题的...
关键词:互逆命题 题设 同一法 相交弦定理 性质定理 唯一地 等腰梯形 平分线 一元一次方程 判定过程 
两个命题的直接证法
《中学教研(数学版)》1990年第11期12-13,共2页赵临龙 
在各种平面几何资料中,都可看到这样两道习题: 命题1 已知P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若∠PAB=∠PBA=15°,则△PCD是等边三角形。命题2 已知BD和CE是△ABC的内角平分线,若BD=CE,则△ABC是等腰三角形。
关键词:证法 角平分线 典型范例 同一法 斯坦纳 
关于唯一性问题的几点探索
《中学教研(数学版)》1986年第9期7-8,4,共3页滕用铨 
命题的唯一性是数学基本理论的基石之一.本文对唯一性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唯一性问题的证明问题,试作粗浅的探索. 一、唯一性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当步入几何学大门之际,“过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关键词:唯一性问题 单调递增 单调函数 非负整数 二次曲线 待定系数法 证法 指数运算 同一法 实数集 
直线、平面位置关系证明题的教学
《中学教研(数学版)》1986年第8期8-10,共3页邹立佩 
直线与平面一章在立体几何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其中涉及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题,又是直线与平面一章的重点.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薄弱环节.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无疑是学好这部分内容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证明题 平面外 判定定理 线面 证法 同一法 交线 内交 空间模型 理惑 
反证法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中学教研(数学版)》1985年第6期2-3,共2页郑超 
何为反证法?反证法是证明命题的逆否命题成立,即当命题由题设?结论不易着手时,而改证它的逆否命题,也就是否定的结论?否定的题设成立就行,实际上是用本科公理,前此定理,本题题设,否定结论,推出结果为某公理、某定理,题设或临时假设所不...
关键词:逆否命题 题设 原命题 异面直线 证明方法 平面外 证法 同一法 数学证明 辅助线 
对《关于同一法逻辑依据的反例》的一点看法——兼与安明道同志商榷
《中学教研(数学版)》1985年第3期39-39,43,共2页张兰进 
本刊84年第5期发表了安明道同志的《关于同一法逻辑依据的反例》一文,对“同一法的逻辑依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不少读者来信对此表示异议.现发表本文,目的在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开展对此一问题的讨论,以深化对“同一法逻辑依据”的认识...
关键词:逻辑依据 同一法 原命题 文谈 题设 分段制作 分段式 二段 平分线 接片 
关于同一法逻辑依据的反例
《中学教研(数学版)》1984年第5期21-21,共1页安明道 
近几年来讲述同一法的材料不少,如[1]、[2]、[3]、[4]等。用所论的方法证明命题“具有条件 A的图形 F 必具有性质 B”的步骤一般为:(1)另作图形 F′,它具有性质 B;(2)证明 F′和具有条件 A 的图形 F 重合;(3)断言 F 具有性质 B.这种证...
关键词:同一法 逻辑依据 证法 原命题 中小学教材 教学研究室 教学参考书 题设 王连笑 天津人民出版社 
谈“举一反三”(续)
《中学教研(数学版)》1982年第1期31-35,共5页林华 
四、隐藏着什么性质上面已得,通过命题的条件与结论间的互相交换,可能派生出新的命题.显然,这些新命题涉及的性质仍局限于原命题中指明的那一些,只不过进行了重新的组合.因而,我们可进一步启发思考命题中虽未指明、但却隐藏在其中的一...
关键词:原命题 讨论过程 三等分 已知条件 中学数学 同一法 对顶点 广义逆 相互位置 证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