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词

作品数:720被引量:18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张玉新陈瑞婷乔舟朱安义姜维聪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江苏省丰县民族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重点课题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辨别须会意,得失一字间——高考古诗文选择题错项设置“一字错”类析(二)
《高中生(高考)》2025年第2期50-51,共2页张文军 田宗昌 
上期,我们对近五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文选择题错项中与“一字错”相关的内容进行分类解析时,已经对“文言词语解说类”和“文言内容概述类”进行详解,本期继续解析第三类“古诗理解赏析类”。三、古诗理解赏析类。古诗理解赏析类题...
关键词:古诗文 文言词语 内容概述 字之误 分类解析 选择题 高考 (二) 
语文教学中的词汇问题
《学语文》2024年第6期60-68,共9页储泰松 
词义理解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文本理解的根本问题。确定词义主要有查阅古代工具书和古代注疏、分析字形、考察语境三种方式;认识词义的变化有规律与路径、浑言与析言两个维度。词义的理解之所以出现偏差,往往是以今律古、词...
关键词:文言词汇 词义辨析 意义来源 文言注释 
创新题型的“试验田”——文言文“词语题”命题特点及复习建议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4年第32期53-55,共3页李秀娥 
文言文"词语题"年年创新,近三年主要考查单音节实词、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内容兼及文化常识与文言知识,是"教、学、评一致性"的集中体现.教师在复习备考时,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拟题了解命题特点,尤其要注重初、高中课内常见词的梳...
关键词:文言词语题 命题分析 复习建议 
着眼字词读文言,扫清障碍有诀窍
《初中生天地》2024年第21期21-25,共5页马蒂燕 
字词理解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石,就中考文言文阅读而言,无论题目以何种形式呈现,其考查点都离不开文言词语的积累和运用。事实上,只有落实了文言文中的字词翻译,我们才能读懂文言文大意,明白文言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对文言文的鉴赏才能准确无...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 文言词语 文言文学习 字词 考题 障碍 考查点 形式呈现 
“层进”理论视域下古诗文阅读任务群教学设计——以九下第六单元古诗文为例
《语文教学通讯》2024年第22期41-42,共2页付小明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基于生活逻辑的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编号:D/2021/02/04);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四期课题“走向深度教学:‘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21JY14—L66)阶段性研究成果。
【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复述等方法,初步感知本单元文言诗文大意。2.学习有效疏通文意的方法,积累常见文言词语。3.欣赏古人的表达艺术,体会其责任感和担当精神。4.探究表达艺术,发现诗文中蕴藏的写作机杼。5.在比较、评鉴、迁移、运...
关键词:古诗文 表达艺术 担当精神 初步感知 文言词语 创意表达 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理解特殊的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
《初中生辅导》2024年第18期4-5,共2页
考点概述。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以、而、也、其等文言虚词,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文言句式,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中考常涉及的考点,多以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和句子节奏划分等题型出现...
关键词:文言虚词 倒装句 句子翻译 文言句式 词语解释 文言文教学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理解文言词语
《初中生辅导》2024年第9期4-5,共2页
考点概述1.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中考考查文言实词时,除了考查一般实词,还会考查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的文言现象。2.文言虚词包括代词(现代汉语作为实词,古汉语一般归入虚词)、副词...
关键词:文言虚词 句子翻译 文言实词 文言词语 一词多义 中考 词类活用 通假字 
字源法巧解文言词义
《快乐巧连智》2024年第9期271-273,共3页王瑰荣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突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其中文言词义的理解与梳理是高中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为解决这一难点,笔者把“字源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即从汉字的本源出发,通过汉字创造时的字形特征及表意属性,溯源汉字的本义、关联...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 文言词义 字源 巧解 汉字演变 高中生学习 汉字创造 教学实践 
“弱语境”下初中文言词汇的识记和迁移策略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39-41,共3页徐华玉 
当前初中文言文词汇教学效率低下,费时耗力地记住了某个词义,却不能学以致用,文言词汇已成为学生自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瓶颈”。从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出发,从“弱语境”的视角探讨激活“语用”环境、拓展“语用”空间和构建...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词汇 弱语境 语用 学习迁移 
因果引申在高中文言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语文》2024年第4期54-57,共4页朱丽师 陈佳欣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语复杂句的历史演变研究”(课题编号:21CYY024);湖北大学2023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优化汉字教学与促进学科语文研究生专业素养的探索”的阶段性成果。
因果引申是汉语词义演变的重要路径。根据源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因果引申可区分为“由因及果”和“由果及因”两种。高中文言词汇的课下释义,有相当比例是通过因果引申演变而来。因此,将因果引申引入进高中文言词汇教学...
关键词:因果引申 文言词汇 词义系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