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

作品数:1310被引量:355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柏俊才陈治勇聂永华王文倩刘玉玺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郑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语文教学之友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矛盾·铺陈·距离——《木兰诗》叙事张力的三重奏
《语文教学之友》2025年第1期25-27,共3页陈龙锁 
花木兰这一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形象与中国文学作品中贤良淑德、顺从奉献的传统女性形象并不完全相同。南北朝民歌《木兰诗》中,由矛盾、铺陈和距离构成的叙事张力,为深度解读文本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叙事张力 木兰诗 矛盾 铺陈 距离 
从故事节点看《木兰诗》的传奇特色
《语文教学之友》2024年第2期21-23,共3页卢重艳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一首极具传奇特色的叙事诗,具有结构巧妙、人物形象鲜明等叙事艺术特色。以故事发展的节点为视角来分析《木兰诗》,将“木兰替父从军”这一核心事件作为木兰故事的关键节点,使木兰故事分为替父从军前、替父从军...
关键词:《木兰诗》 故事节点 传奇性 
《木兰诗》的言语形式及其意蕴
《语文教学之友》2021年第1期27-29,共3页张晓毓 
关于《木兰诗》的教学重点,除了在情节内容层面分析人物形象外,还需要抓住文本言语形式的特点,通过品析诗中的关键字、双音叠词、复叠句式和整体风格,引导学生进行由“言”到“意”的理解,从而把握木兰形象及诗歌情感。
关键词:《木兰诗》 言语形式 木兰形象 情感主旨 
于基点处生发教学效益--以《木兰诗》教学为例被引量:1
《语文教学之友》2018年第11期43-44,共2页赵行专 
语文教学基点的确定不仅是语文研究的难题,也是众多一线语文教师感到茫然的问题。对于一篇文章来说,确定了教学基点,也就确定了教学内容,同时也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确定好了文章的教学基点,就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基点 教学效益 
走出诗歌知识教学的怪圈——以《木兰诗》例谈古诗赏析被引量:1
《语文教学之友》2015年第10期38-39,共2页游小燕 
每年观摩古诗鉴赏课,笔者都能听到授课教师在课堂结束之前强调一些程式化的话语“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并且一直把这个作为课堂教学以及课后背诵记忆的重点内容。从实际调研的情况来看,这种教学存有不少隐...
关键词:知识教学 诗歌教学 古诗赏析 《木兰诗》 怪圈 古诗鉴赏 课堂教学 授课教师 
让学生个性之花在多元解读中绽放
《语文教学之友》2014年第10期26-26,共1页顾骏华 
多元解读一直以来被教师所误解,有教师认为多元化解读是有害的无效阅读.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多元解读不是无章法的随心所欲地乱读,而是规范的有价值取向的解读,本文谈谈如何让学生个性之花在多元解读文本中绽放,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学生个性 多元解读 《木兰诗》 学生主体地位 填鸭式教学 实际教学 解读文本 语文素养 
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体悟古典诗词
《语文教学之友》2014年第7期24-25,共2页刘秀艳 曹乾臻 
中国古典诗词是世界文学宝藏中最精美的艺术瑰宝,蕴含着丰富而又巨大的艺术美感能源。教学时,引导学生鉴赏古典诗词,不仅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人格,还可以增长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关键词:古典诗词 体验过程 艺术瑰宝 世界文学 教学过程 《木兰诗》 角色扮演 人物形象 艺术鉴赏能力 诗词鉴赏 
《木兰诗》注释献疑
《语文教学之友》2013年第6期24-25,共2页谢永建 
《木兰诗》在我国古代浩瀚的诗文之海中,可谓一颗灿烂的明珠。它歌颂劳动人民,揭露战争残酷的鲜明主题与朴素、优美的艺术风格,对后世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由于年代久远,有关木兰的考证,至今众说纷纭,甚至连诗中个剐语句,课本...
关键词:《木兰诗》 注释 劳动人民 艺术风格 语句 课本 教学 
排比与对偶的铺张——《木兰诗》语言艺术
《语文教学之友》2012年第11期35-36,共2页周媛 
北朝乐府《木兰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精华,历来脍炙人口,作为中学语文经典课文的地位,长期没有动摇过.作者叙述了女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在轻松的笔调中淡化了战争的血腥和残酷,使作品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情怀与乐观主义的精神.从语...
关键词:《木兰诗》 语言艺术 
臆断:木兰辞官还乡是不慕功名利禄被引量:1
《语文教学之友》2011年第9期28-28,共1页丁海军 严慧远 
《木兰诗》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这首诗写的是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教学中,学生从木兰辞官还乡概括出木兰不慕功名利禄的品质,教师给予了肯定,理由...
关键词:《木兰诗》 名利 还乡 辞官 南北朝时期 《语文》 乐府民歌 传奇色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