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诗

作品数:635被引量:26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孙玉石郑朝晖陈亨言崔海峰钱志熙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以字解诗:卜弼德-薛爱华翻译流派汉诗英译探微
《中国翻译》2025年第1期31-39,190,共10页王芳 任东升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林语堂著译作品副文本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2BYY014)。
20世纪下半叶北美汉学界的卜弼德-薛爱华翻译流派对汉学家的翻译观念和实践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本文基于卜弼德和薛爱华的古典诗词翻译话语,从意义观、主体观和诗歌观三个方面阐释其破译诗词的翻译观念,并结合联绵词和造词的翻译案例...
关键词:卜弼德 薛爱华 汉诗英译 翻译话语 
想象入境,体悟诗情——《绝句》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2025年第1期112-113,共2页苏仲健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教学目标:1.认识“鸳、鸯”2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4个生字。2.能准确、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大致理解诗意,想象与感受诗中的美好画面,体悟诗人的愉悦之情。课时安...
关键词:单元教学 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背诵默写 悟诗情 理解诗意 《绝句》 
循层级,解诗“义”——“写法”类中考古诗词题型答题攻略
《七彩语文》2025年第2期50-53,共4页常凯 
同学们,在2024年11月杂志的《素养测评》栏目中,常老师给大家讲解了“炼字”类中考古诗词题型的答题攻略。本期,常老师将着眼“写法”类中考古诗词题型,同样依次从释义、解码、评鉴三个层级开启阅读闯关之旅。古诗词写法丰富,“借景抒...
关键词:解诗 借景抒情 类中 托物言志 古诗词 老师 答题 中考试题 
“现代”的摆渡:孙玉石“重建中国现代解诗学”的历史生成与文化理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123-132,共10页周子晗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话语的历史谱系与体系建构”(2024JZDZ046)阶段性成果。
新时期以后,面对《野草》及象征派、现代派等现代主义诗歌教学与研究中的“解诗”难题,孙玉石于1987年正式提出了“重建中国现代解诗学”的理论主张,并完成了一系列解诗学的实践成果。联系孙玉石1959年参与编写《新诗发展概况》的切身经...
关键词:孙玉石 现代解诗学 朱自清 
如何读好古诗
《快乐语文》2024年第26期30-30,共1页陈莹玉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那么同学们该如何读好古诗呢?一、了解背景。古诗语言精练,篇幅短小,诗人一般不可能交代写诗的目的和背景,这就需要读者去了解背景,才能为理解诗意、进入意境扫清障碍。如学习《梅花》一诗,如果了解了这首诗是王...
关键词:王安石变法 了解背景 古诗 理解诗意 语言精练 中华文化 意境 《梅花》 
以史解诗: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杜甫诗教学建议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4年第8期52-55,共4页陈松泉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中小学古诗词审美教学的体系建构及实践研究”(编号:D/2021/02/2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现行统编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材选入十几首杜甫诗,这些诗是丰富而多元的。教师可尝试“以史解诗”:把握“个人史”,以时间轴的形式梳理,引导学生把握杜甫的诗歌创作史,联系杜甫的人生经历,理解杜甫诗的精神意蕴;了解“社会史”,联系...
关键词:杜甫诗 以史解诗 统编教材 
以诗解诗 触类旁通——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之友》2024年第8期38-40,共3页伍坤堰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古诗词“以诗解诗”教学策略立足互文理论,借助古诗词文本间相互“指涉”的特性,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为载体,从语言、意象、主题三个角度进行“解诗”,以期帮助学...
关键词:高中古诗词 以诗解诗 教学策略 鉴赏能力 
由诗入画 由画解诗——四上《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跨学科教学及点评
《小学教学设计》2024年第22期56-58,共3页周晓红 郑小花 
【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字源、观察图片等方式,随文认读“暮”“瑟”两个生字;能规范、正确、美观地书写“暮”“吟”;能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2.能借助注释、插图以及美术、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展开想象,...
关键词:知识理解 跨学科教学 认读 美术学科 解诗 展开想象 诗人情感 教学目标 
红旗渠上立红旗,当代愚公志不移
《作文(初中年级)》2024年第7期13-14,共2页王天洋 李静(指导) 
敬爱的红旗渠建设者:你们好!儿时常听长辈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时年纪尚小,不解其中之意。如今正值青春年少,听闻前辈们建造红旗渠的英雄事迹,才解诗中之意、意中之理。为何方塘里的水那样清澈?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
关键词: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红旗渠 英雄事迹 解诗 源头活水 建设者 
万千“留”意在诗中——《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2024年第17期52-53,共2页马秀梅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抓住关键词,结合生活经验创作古诗短视频脚本,理解诗意。补充《终南别业》《山中》等古诗,体会诗中的万千“留”意。3.初步体会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表达方法。
关键词:短视频 动静结合 教学设计 《山居秋暝》 古诗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 理解诗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