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本位

作品数:685被引量:694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洋潘新和邓娇娇吴绍艳严玮懿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考试周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打造学生本位课堂 提升诗歌教学质量——以《雁门太守行》为例
《考试周刊》2019年第102期39-40,共2页吕凤琴 
随着课堂变革方式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学习形式纷纷出现,使得课堂眼花缭乱,表面文章充斥课堂.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各教育部门也适时开展“推进课堂变革,提升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活动,实现以“教师传授知识为本位”向“以学生...
关键词:学生本位 诗歌教学 质量 
诗情画意之中自有“神”如游龙——以《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为例
《考试周刊》2019年第87期29-29,59,共2页魏恋蕉 
福建教育学院“十三五”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人选课题“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部编版自读课教学策略的探究”(立项批准号:135XK026)的研究成果
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观念要新,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本文以《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为例,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初中语文自读课文阅读教学。自读课文,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自主阅读。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采用学生本位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自读课文 学生本位 
基于学生本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之思考
《考试周刊》2019年第55期151-151,共1页吴加美 
只有我们教师站在学生本位,把握教学策略,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采用平等、民主、和谐、灵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融入课堂中来,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学生本位 激发兴趣 教学策略 
儿童诗诵读教学策略探讨
《考试周刊》2019年第52期60-60,共1页张雪香 
当前,小学语文中收录的诗歌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思路,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美,以及其传达的情感,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小学诗歌教学的策略,优化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生本位 儿童诗 诵读教学 
如何在苏式课堂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考试周刊》2018年第1期92-92,共1页沈洁 
近年来,随着《苏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的提出,着眼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苏式课堂也应运而生。苏式课堂的基本要义在于清通简要、不教之教、开放致远,而要将苏式课堂中的文化精髓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就要始终秉...
关键词:苏式课堂 数学核心素养 学生本位 
浅谈学生本位教育理论在体育课堂中的实施
《考试周刊》2017年第60期134-134,共1页张立新 
随着体育教学理论的改革,体育课堂在不断创新,在生本教育理论中给予学习者充分的爱、尊重和信任,这将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及更强的专注力,使学生带着更浓的学习兴趣去学习,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关键词:生本教育 体育教学 教学理念 
叶圣陶作文教学观的本质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第66期45-45,共1页张婧婧 
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深刻揭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语文学科,到底应该教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说起,因为搞清楚学科性质是开展学科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而自1949年以...
关键词:作文命题 书面语言 教学观 写作习惯 文章结构 作文能力 国文教学 学科教育 语言规律 学生本位 
课堂评价语,打开思维那扇窗
《考试周刊》2016年第44期65-65,共1页陈静 
课堂评价语是课堂组织的一个核心板块,教师倾听学生编织出来的富于个性的发现和思考并及时给予评价。好的评价语会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不只是增长知识,更要生长思维和智慧。课堂俨然成为师生彼此切磋的共同体。
关键词:课堂评价语 学生思维 学生本位 思维多元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本”教育
《考试周刊》2015年第58期51-51,共1页李桂华 
"本立而道生"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有了根本,方法的问题就容易了。纵观当下的语文教学,讨论研究最多的是方法与策略问题,很少关注语文教学的根本。小学语文教学"本"之何在?"道"是什么?这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生本位 缺失原因 落实措施 
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综合本位的体育课程模式研究被引量:2
《考试周刊》2007年第37期116-117,共2页梁勇建 
高职院校应加强体育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但这并不是让课程脱离学术轨道,而是让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更有效地融合起来,给已有充分发展的学术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
关键词:学科本位 学生本位 社会本位 综合本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